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习近平“新发展阶段”理论学习!具体内容,跟着公选王遴选网一起来看。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这为“十四五”时期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实证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特别是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
凡事出新,必有策应。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社会治理开创新的局面。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新招数新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十四五”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并且更加公平地享受社会治理成果。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的责任;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社会各方主体平等协商、合作互动的关系。
共治,即共同参与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强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活力。
共享,即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一次生动运用。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制胜宝典”。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社会治理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能,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