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是文秘人员日常写作的重头戏。写好应用文,自然就成为每位秘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才算把一篇应用文写好了呢?
写好,意味着文秘人员摆脱了“照着写”的层次,上升到了融会贯通、应付自如并且能有所创新“接着写”的较高层次,是会写了、站稳了脚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又一较高追求、较高境界,是将“会”变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提升,使自己有了质的突破,用学艺的话说就是“登堂”了。尽管衡量一篇应用文写的如何的标准有多个,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应是衡量一篇应用文是否写好的主要标准。
一、能说清
就是能做到表达清楚,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呈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典章礼乐。要知道,讲话、作文、写材料,第一要义就是让人明白。但是,要达到能说清的境地并不容易。这涉及思维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三个层次表达能力的修炼问题。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别。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缜密,是否有一定高度、深度和广度,体现一个人素质和能力高低。将脑子里的想法表达出来,是一个人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文秘人员说,自己头脑中虽然有很多想法,但就是表达不出来。要写好应用文,就要重点加强思维表达能力的锻炼,做到“肚子里有货要能倒出来”。把自己的想法以口头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是把思维的东西、思想的东西,变成可感知、可衡量东西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化和表达能力升级的过程,也是将所思所想所说的内容,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坚实基础。很多人能想、会说,但并不一定善于书面表达,或者表达出来后与自己所想的、所说的相差甚远,总不能令自己满意。所以,要写好应用文,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把别人想说想表达的思想、做法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让别人满意;把自己所想所说的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让自己满意、让别人明白,这是有效表达的最高境界。
在这方面,鲁迅先生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年,他在上海检查肺部以后,在告知他母亲的信上,不写“用X光线照射”,而写“用使身体透明的镜子照”。为什么?因为那时的“X光线镜”属于高新技术、稀有之物,照直说了怕老人家弄不明白。我们今天写讲话、写材料,更需要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种做法,多讲人们一听就懂的话,不讲或少讲让人听着如坠云雾的话,不写或少些让人不知所云的话。
二、能讲透
讲透,就是能彻底说清楚、道明白,让人一听就茅塞顿开、一看就豁然开朗,从茫然或知其然到知所以然、深以为然。在应用文写作中,特别是在撰写一些讲话材料时,需要对一些大家还不认可、不理解、不认同的事或理进行阐释,达到统一思想认识、因势利导、凝聚共识和力量的目的,这就需要在讲透道理上费一番脑筋。
我们常说,“与人讲理,须使人心中点头。”就是说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要冷静分析,严密推理,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认可你的想法、实践你的做法。但实践中还大量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说了不少、写了不少,也很卖力,总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够明白了、够卖力了,但人家还是听不明白、看不明白,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认同。关键一点就是自己还没有看透、想透和讲透。看透是根本,想透是树干,讲透是枝叶,表述之美在透彻。要想写好这些说理性应用文,就要先把自己说服了,不仅要把理讲透,而且要把理讲活,使人闻之忘不了、得了丢不掉。
在讲话方式上要有情趣,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要使所讲的话、所讲的理,能入耳、入脑、入心。所以,只求讲得对还不够,还要有理兼有趣才行,让听者觉得有意思、有道理,有使人回味无穷之力。这需要每位文秘人员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对客观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一语中的地阐述观点。
在这方面,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我们学习与效仿的榜样。李瑞环同志在讲到“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时,曾说:“什么是具体?列宁讲,具体之所以具体,表现为过程,表现为综合,表现为质的多样性,这话单从字面上理解比较费劲,如果从生活中去理解就比较容易。比如,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许多问题用列宁所说的那种最平凡、最常见,每天碰到无数次的小事去理解,用自己最熟悉的实际去理解,就比较容易弄清楚。”(李瑞环1997年6月29日在全国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一个浅近的比方,就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但读起来、听起来,却是如饮佳醪,滋味独具,读后、听后一下子就能记住,还乐于讲给别人听。一个小比方,完全抵得上一篇大文章。这就是讲透后的“少少许胜多多许”。
三、能换位
就是要懂得换位思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自觉地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出主意,使所写内容符合身份、场合、时宜,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说,笔杆子的思想与领导的思想要不谋而合,秘书的站位和领导的站位要高度重合,只有这样,才能想领导之所想,写领导之想说,写出来的东西才符合领导需要。否则,站位不准,思维层次和思想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眼界自然不会宽、境界自然不会高,写出来的东西就很难符合要求,质量肯定不高。
比如,要想使所写内容符合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就要准确领会讲话意图,能猜透领导的心思,这种猜其实就是仔细听领导交代的内容,联系相关场合所做所说,即大会小会强调最多的,联系上下左右的情况和当前及今后的工作内容,弄清楚领导为什么要讲,讲的用途是什么,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少走弯路,有的放矢。只有当所撰写的文稿满足了这些要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圆满应对上了,基本上就是一篇好文稿了。
有一次,笔者参加一个较高层次的座谈会,省纪委领导听取部分省管企业纪委书记汇报“三转”落实情况,参加座谈的八家单位,只有一家对本单位的概况和党组织构成情况作了简介。这位领导在听完汇报后说,“本来想听一下各企业的概况和党组织构成情况,但很多单位都没有说。”表面看起来是各单位纪委书记对座谈会内容对接不太好,实质还是负责准备座谈会材料的同志“课”没有备好,没能很好地换位思考,没能将省纪委领导对这些企业概况了解甚少的情况考虑到,没能根据领导想听、想了解的需求准备材料,造成对接错位。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把材料写好,就不能只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是要时刻把换位思考的意识树立起来,备好上级领导的课,备好自己单位领导的课,将上级领导想听的、需要了解的,条分缕析地整理好、表述好,让其听得懂、听明白。让本单位领导知道说什么、怎么说,知道哪些是上级领导已知的,需要简要说;哪些是上级领导尚不了解的,需要详细说、打比方说、用外行人都能明白的话说。也就是要说人家想听的,而不只是说自己想说的;要说人家能听得懂的,而不只是自己懂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家听明白,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说过了。如果这些材料外的功夫不去做或做得不好、不到位,所写的材料、所说的话,就会无的放矢,造成汇报者慷慨激昂,听者却稀里糊涂,就很难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这当是文秘人员写作的大忌。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始于“照着写”、继为“接着写”的不断历练攀登的过程,更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懈追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和技巧是“写好”应用文所必需的,但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样,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才能应付自如,所写的文章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和创新,体现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出手的材料,都能拿得出门、让人放心,代表单位水平、体现自己实力,进而形成自己的品牌,达到“写好”的较高层次。
更多公文写作技巧、遴选公文写作范文、公文写作经典语录,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公文写作】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