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之前,我们为大家介绍了3个“秘诀”,今天还有3个“秘诀”想让你知道。
NO.1 多悟审定稿
机关干部起草的公文稿,经过部门领导核稿修改、主管领导再次把关、主要领导审定签发等环节,就算是定了稿。此时形成的文稿,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再学习、再提高的珍贵教材。
实践证明,认真学习和研究最后的审定稿,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文稿写作中的弱点和差距,促使自己改进和提高。
仔细推敲改动的地方。应把领导修改过的文稿与自己起草的原稿进行仔细对照,看看修改过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后比原稿好在哪里。这样一比较,收获会很大。
比如,在起草过程中,自己本来想好了一种观点、一种提法,可是由于站得不高、想得不深,或者笔力不济,往往无法用清晰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此时,经领导一“点拨”,往往恰好点到了自己认知上的模糊点和症结处,也拨开了冥思苦想而没有完全想明白的迷雾。仔细琢磨这些修改的地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
潜心研究增删的材料。应该说,在起草文稿前,大家对材料的取舍、例子的选用都经过了一番考虑,一般情况下领导不会轻易对文稿中的材料和例证作大的修改。一旦有所改动,就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原因。对这种修改,更应悉心研究。
比如,领导在审稿时换掉了一个大家认为还不错的例子,这可能是事例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也可能是领导从全局考虑,认为这个例子不宜写入公文。
这样的修改,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领导的某种观点或思路。通过研究定稿时材料的增删,可以学习领导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更加全面、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
NO.2 多动脑思考
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材料高手、大笔杆子,无一不是善于思考的专家。他们总能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立足全局观察局部;他们总能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总能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跳出来,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主线和关节;他们总能对思想、观点和事例进行精妙组合,以新概括、新表述给人以新感受、新启发。因此,动脑思考非常重要。
▼怎样动脑思考?
平时要多琢磨问题。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对遇到的问题或收集到的资料经常思考琢磨,形成理性认识和独到见解。
有句老话说得好:力越出越长,脑越用越灵。写作灵感迸发于有准备的头脑,懒于动脑的人是吃不了搞材料这碗饭的。
受领任务后要真正投入。写材料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有认真执着的劲头,要有自己不满意不出手的标准。搞材料不仅要坐着写,还要躺着思、站着想、走着议。起草大的材料,无论是自己独立搞还是几个人一块写,都要积极开动脑筋,重点思考:
此前这方面问题已研究到什么程度,在现有基础上应向哪里拓展,主题如何提炼,结构怎样安排,用哪些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总体上把握什么样的语言风格,等等。
搞材料如果没有一股寝食难安的痴迷劲,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忘我投入,就难有高质量的产出,也难有写作能力的提高。
材料出手后要继续追踪。材料呈给领导或已经上报,对于起草者来讲不等于大功告成,而应该多留意材料出去以后来自各个方面的真实感受和反映,从而在文稿起草中有针对性地发扬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进一步提升文稿质量。
NO.3 多动手练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成为写材料的快手、高手,看上三年写作技巧方面的书,应当说有作用,但作用不大。
高手只能靠笔头磨炼出来,写作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看得多练得少,整天抱着写作教程,就是不肯动笔,就算把教程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写出像样的东西来。
写材料要有一种敬业奉献、吃苦熬夜的精神。如果吃不了这番苦,甚至不想吃这份苦,遇到材料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虽然躲过了写材料的苦,却失去了写材料的得,虽然享受了几分舒服,却失去了提高的机遇,给自己履行职责、发展进步留下了“软肋”。
所以,要写好材料,就要“自找苦吃”,有了材料任务主动请缨,积极担当或参与其中,一旦进了材料组,就要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抢着拉初稿,争取多干点,越积极主动,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多练笔还要自我加压,逼着自己不断写点东西。
老话说“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越写就会越爱写、越会写,越不写就会越懒得写、越不敢写。我见过有的年轻干部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即日日动笔、周周成文、月月见报。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好处,值得学习借鉴。(摘自《秘书工作》)
更多公文写作技巧、遴选公文写作范文、公文写作经典语录,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公文写作】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