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主题深刻,思想性强
邓小平的每一篇公文,都有鲜明的主题,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否定什么,都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表达出来,从不隐瞒观点,使读者能够很快地领悟到他的立场和观点。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等,都是一语中的,把主题思想深刻地揭示出来,从而增强了公文的战斗力。邓小平公文的思想性在于能够随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出问题的实质,指出问题的要害,可谓有的放矢、一针见血。
逻辑严密,首尾呼应
邓小平的公文,总是紧紧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尾一贯,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他的许多公文,都是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再强调怎样做,并且准确地运用概念、周密地进行推理、科学地加以论证,从而使公文表意清楚,针对性强。他从不写过头语,不讲绝对话,而是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邓小平1987年1月20日会见穆加贝时的一段话,只有200多字,既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一个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又从中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论证了坚持开放的必要性。可谓从一般到具体,说理深透,入木三分。
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邓小平公文每篇大都在二三千字左右,短的只有一二百字。文字虽短,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意味深长,很能说明问题,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干练明快、直述不曲、倡导简短的马列主义文风。邓小平一贯倡导写短文章,反对写长文章。他的许多公文如《一心一意搞建设》《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拿事实来说话》等,篇幅虽短,但字字千钧,令人百读不厌。
邓小平曾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他的公文也体现了这种特点。他的每一篇公文都以“务实”为本,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而且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
语言丰富,生动形象
邓小平十分注意公文的通俗性、生动性,并运用大量鲜活的词语和修辞,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从而增强公文的表现力。许多深奥的理论经他一说,就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例如,“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特区姓‘社’不姓‘资’。”等等。这些语言形象生动,掷地有声。又如,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对经济学的新贡献,还有“一国两制”的构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命题的提出等,都是通过浅易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锋犀利,气势磅礴
邓小平的公文,用词精绝,气势宏伟,篇篇富有战斗力。这与他思想敏锐、意境深透、审时度势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气质是分不开的。如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的一段话:“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算不上华丽,但也决不平淡。“更加”“任何”二词一修一饰,不卑不亢、义正辞严的味道就出来了,读起来也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一次,他在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时讲:“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又如,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讲:“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这些话语,刚正不阿,切中要害,充满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立场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气魄。
总之,邓小平公文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是指导我们写好公文的范本和教科书。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汲取更多的营养,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摘自《秘书工作》)
更多公文写作技巧、遴选公文写作范文、公文写作经典语录,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公文写作】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