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让农户“上得去车”(治理者说)
河北省平泉市市长 曹佐金
脱贫的短板在哪里?扶贫的重点怎么找?不同地方面临千差万别的脱贫难题,只有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做到因贫施策、因地制宜。
越是发展滞后、产业单一的贫困地区,越是需要以创新精神探索扶贫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并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举措。平泉地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是“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和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扶贫脱贫的典型性很强,压力也很大。作为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弱势,都是扶贫过程中要克服的不利因素。
不断增长的群众需求和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其实也是精准扶贫的发力点。在平泉,贫困户往往面临发展产业没本钱、生产经营怕风险、外出务工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我们把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作为扶贫的重要因素来考虑,主要采取政府支持产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户参与生产经营食用菌、林果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有的企业将菌棒及大棚等生产要素赊给贫困户,更多地担负起产前投资、产中技术、产后销售等风险,而贫困户只负责生产管理即可。
搞好产业扶贫,关键是让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既给企业创造发展条件,同时让农民在产业链中找到位置。我们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举措,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贫困村建设产业园区,给农村造血。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企业的发展,每个贫困户有包括扶贫贷款、上级扶贫基金和市财政基础设施补贴在内的6.2万元,可以直接作为股金投入到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里,既为企业“蓄水”,贫困户也能生产“得现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土地流转“获租金”。
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是一个系统的升级工程,不仅要协调好资金、管理、就业等不同目标,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企业与农户不仅要在脱贫问题上成为利益共同体,还要在长远目标上成为发展共同体,如此才能真正激活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产业链上脱贫攻坚,让企业当“火车头”,也要让农户买得起票、上得去车,尽可能参与产业项目的经营发展。在实践中,我们采用“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企业或园区与贫困户结对。目前,我们建设了80个相关的扶贫产业园区,直接吸纳贫困户3000余户,每户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只要我们瞄准群众的需求,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就能让全面小康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贫困家庭。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