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生态立市战略,强力推进“四个焦作”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谱写了焦作发展的崭新篇章!
坚持持续发展为上,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深杭、促创新”为主线谋划提升工作,在河南找位置、在全国找坐标,先后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量步入跨越发展新阶段。从地区生产增值看,稳步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4、1.8个百分点;去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82.62亿元,居全省第七位。从公共财政实力看,快速提升,2014年突破100亿元,去年达到124.18亿元,居全省第7位,年均增长9.6%。
以产业升级推动转型发展。在做优农业上,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建成全国首家小麦博物馆,成功创建“四大怀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夏粮总产实现“十三连增”,粮食单产水平居全省第一位。在做强工业上,我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突出大企业集团培育,标本兼治,调转结合,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2亿元,年均增长10.7%,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797家,超50亿元企业11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在做大三产上,我市积极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谋划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康养地”,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三产占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342.62亿元,年均增长14.4%,接待国内外游客4205.53万人次。
以产业集聚助推转型发展。按照“围绕一个主导产品、配套一批企业、建成一个园区、打造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的思路,着力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中有7个跨入二星级行列,6个先后入选省“十强十快十先进”,5个进入全省集群发展30强。装备制造业超千亿元,食品产业超5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产业超300亿元。
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转型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强项目储备和重大项目库建设,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四个一”分包和“四个一”推进机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75.57亿元,年均增长18.3%;累计新开工项目28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72个,占48.8%,10亿元以上项目66个。
坚持创新驱动为要,内生动力获得新提升
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创新发展上,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让我市转型发展源于科技创新、兴于人才创新、长于改革创新、成于金融创新,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突出科技创新。筹建了科技大市场,在全省首家试行创新券制度,成立了首家科技支行。去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是2012年1.61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是2012年1.94倍;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5家。
推动金融创新。实施“引金入焦”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存储激励机制、政府基金投入机制,获评优秀金融生态省辖市。2016年上市、新三板挂牌、四板挂牌企业分别达8家、20家、246家,居全省第3、4、2位。
注重人才创新。我市注重以引进重大攻关项目等方式引进人才或团队,搭建多方交流平台,出台优惠政策,现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2人、“千人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9人、省“百人计划”人选1人、省优秀专家18人。
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启动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审批事项由206项压缩到134项。市场主体活力迸发。2016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140250户,是2013年的1.62倍。
坚持开放合作为先,对外影响开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拓宽开放领域,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开放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注重科技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对投资项目一律落实优惠政策,一律提供保姆式、零距离服务,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注入强大动力。
扩大开放格局。郑焦铁路正式通车,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郑云高速全线贯通,焦作直达上海高铁开通运行,启动焦济洛城铁,建设太焦高铁,在省十次党代会上郑焦融合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
加强战略合作。我市在不断巩固与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中粮集团、港中旅、浪潮、万达、王府井百货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启新一轮战略重组合作。风神与意大利倍耐力整合;佰利联融资90亿元收购四川龙蟒,钛白粉生产规模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多氟多并购河北红星汽车。
促进对外贸易。我市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接交流,深化与河南自贸区各城市交流合作,复制推广自贸区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9.50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
做大招商引资。我市重点围绕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强力实施工业六大产业和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农业产业招商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居全省第6位。2016年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497个,居全省第1位。荣膺中部崛起最佳营商环境城市称号。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