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众脱贫后,又返贫,这种反复性,说明脱贫根基并不牢固。对贫困区县来说,摘了“穷帽”,也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要实现稳定脱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真正有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举措。这方面大家有共识,但做好并不容易。调研发现,某地发展了4000多亩板栗,由于未形成产业发展机制、严重缺乏管护等原因,产量不足、效益不高,老百姓守着“摇钱树”却没有“摇到钱”。产业扶贫质量不高,是各地扶贫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培育长效扶贫产业,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精准定位。重庆九成以上耕地是丘陵、山地,这导致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小,出路就是要在高品质、好价钱上做文章。让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衔接,就要在“接二连三”上想办法,把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作为重头戏。让贫困群众长期持续受益,就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到产业中,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
山高路远是贫困地区的普遍特征。扶贫产业能否有效打通市场渠道,面临着现实挑战。借力消费扶贫,秀山的土鸡、石柱的辣椒等食材进入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供应链。这告诉我们,创新扶贫方式,是脱贫攻坚激发活力的关键。当然,要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作用,还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只有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才能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大市场。
就业是实现脱贫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目前,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待转移就业,但很多贫困户因为缺技术、缺经验,打工的机会不多、收入不高。一技在身,不怕贫困压顶。推动就业扶贫这趟专列跑得更快,就要把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车厢的轮子联动起来,切实提高贫困户脱贫的“战斗力”。
脱贫不是为一时摘帽,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是脱贫路上的一道必答题。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广大扶贫干部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一定能探索出更多务实管用的非常之策。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