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历史规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当前,我省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也到了有责任有能力加快改善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战略统筹、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协调推进,闯过污染防治的关,迈过转型发展的坎,正确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利用好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加快生态产品价值的充分转化、深度转化、高端转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省良好形象的发力点,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整体推进,才能统筹协调,把握大局;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激发动力。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律的深刻把握、污染治理方法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关联性的研判,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局部和全局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三是渐还旧账与不欠新账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账”“旧账”,都是民心账、民生账。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既体现了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自信。在生态脆弱的黄土地上、在传统产业集中的资源型地区抓环保、搞生态,更需付出加倍努力。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两山七河”生态修复涵盖了我省主要生态功能区,将从根本上改善我省的生存发展环境,要举全省之力抓好推进。同时要全面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不仅要修正自己的政绩导向,而且要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执法监督、宣传引导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有效的办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企业是环境治理主体和生态保护主体,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法治化方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履行资金投入、物资保障、保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主体责任。全社会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增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让绿色消费引领时尚,让低碳生活成为自觉。唯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全都行动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气候”,才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气更爽。
五是倡导引导和严规苛制的关系。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绿色意识、绿色行为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倡导,更依赖于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强制。要使每一个主体自觉采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使各个主体的责权利相称。应当坚持倡导与规范双管齐下,以促使人人形成行为自觉。严规苛制应该是“预防针”“警示灯”,倒逼人们在刚性约束面前形成自律。只有不断以他律促进自律、以强制促进自觉,才能真正推动形成绿色发展这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六是短期措施和长效机制的关系。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必须聚焦难点、瞄准痛点,力求短期见效。我省已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彰显出省委强烈清醒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对于污染防治,人们总期待有“速效药”,但实际上则要下“慢功夫”,其背后隐藏着发展方式、产业结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除了采取各种强力措施和专项行动外,还要以法律手段来保障。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力求“见效快”,专项行动、雷霆手段必不可少,只有短期内立竿见影才能给群众以信心。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治根本”,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只有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才能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七是自身努力与借势借力的关系。从自身来看,我省生态脆弱区面积占全域的50%。从区位来看,我省为京津冀重要水源地,素有华北水塔之称;同时又处于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两大国家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底子薄、任务重,除自身努力之外,更需要借势发力、乘势而上。我们要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局视野,主动参与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国大格局,将中央部署转化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不降标准、不落步子,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山七河”生态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滹沱河桑干河等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等重大工程,不仅事关我省生存发展环境,而且对于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用好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重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美好形象。
八是指标约束与百姓获得感的关系。当前,我们要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既要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引导和推进工作,也要注重群众对环境改善的切身感受,如广场舞、广告牌、工程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环境问题。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群众感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下更多“绣花”功夫,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确保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