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0广东汕头市直遴选考点】2020年汕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郑剑戈)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0-07-13 阅读: 1454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地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要复习资料。公选王遴选网提示您,2020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是2020汕头市直遴选考试重点,需认真学习。

公选王有话说,各省市公务员遴选考试已经开始启动了,大家的备考工作要开始了,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2020年广东选调公务员备考资料】历年广东省遴选笔试真题汇总 (2011-2019)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6月2日在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郑剑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汕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我们欢庆新中国70华诞,更有力激发感恩奋进的澎湃热情;我们启航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更有力激荡同心筑梦的硬核力量。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定信心、顶压前行,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4.08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25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额2355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34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600.5亿元,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3元,增长8.9%。去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显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坚持生命至上,树立以“大概率思维处理小概率事件”的强烈风险意识,想在前、走在前、做在前,牢牢掌控疫情防控主动权。早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早排查,在全市51个道路出入口和“两站一码头”设立交通检疫站,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早隔离,在全省率先探索集中隔离模式,征用40个宾馆作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来自重点疫区人员全部纳入隔离;对境外来汕人员实行核酸检测、专车接送、集中隔离观察“三个全覆盖”,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早治疗,将所有确诊病例集中到两家省级定点医院救治,26例全部治愈出院。早复产,出台我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政策措施,力促企业和工地尽快复工复产。全动员,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临难不避、勇挑重担,汕头两批援鄂医疗队39名勇士驰援武汉,以血肉之躯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二)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攻坚。牢牢把握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筹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为契机,围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系统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市27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长64.4%。一批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汕汕高铁全面铺开建设,汕头高铁站枢纽启动建设,汕漳高铁、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0万吨级航道建成运营,新增国际航线3条;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4%和82%,南澳联络线完成工可审查;总投资达440亿元的牛田洋快速通道及金砂路西延、凤东路、中阳大道、海湾隧道、黄河路与泰山路快速化改造、陈沙大道等快速路网全面铺开建设。一批医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总投资达17亿元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性病防治院等4家医院新改扩建项目加速推进。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总投资达146亿元的汕头大学东校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汕头体育运动学校等5个学校项目动工建设。一批体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总投资达44亿元的亚青会主场馆、体育运动产业基地、人民体育场等亚青会场馆项目动工建设,正大体育馆等一批现有场馆启动改造。

(三)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政策扶持和企业服务有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系列优惠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47.5亿元。针对性出台促进工业小升规、通用厂房建设、大型商贸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拓展和加密港口机场航线航班等六大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实施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土地和金融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列入全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启动全市域控规全覆盖,加大土地储备和供应力度,全年供应产业用地2341.5亩,增长98%。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169亿元,增长10.9%;多渠道纾解企业融资困难,投放融资专项资金51亿元;汕特联社改革重组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澄海农商行获批筹建,潮阳联社改制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新登记市场主体5.87万户,新增规上限上企业475家,新认定省高成长中小企业25家,获评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纺织服装、塑料化工、工艺玩具、建筑建材、轻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结合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技术改造等政策补助,推动传统印染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优化升级,潮南、潮阳印染中心入驻企业达159家,20家投产。潮阳区“都市智谷”产业园首期242亩项目启动建设,20家企业签约入驻,打造时尚内衣总部基地产业集群。

(四)大平台大招商格局初步形成。狠抓重大平台建设,以平台招商、以平台等项目。华侨试验区加快打造总部经济园区,国际科创金融城等总部项目加快建设,设立华侨试验区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引进国家级孵化器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华侨板”挂牌企业达623家。高新区加快打造创新策源地,完成牛田洋东片3200亩土地收储,设立科创投资开发平台公司,启动建设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造云谷”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保税区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累计复制落地自贸区政策55项,引进总投资达44亿元的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仓储等项目23个。临港经济区加快引进临港产业,上海电气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引进总投资24亿元的10个风电关联项目,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签约落户企业30家,冷链物流生态圈产业园签约落户企业21家。澄海六合现代产业园积极拓展承接大项目载体,启动收储土地7641亩,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岭海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动工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创新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出台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奖励办法。开展“12·28”重点项目集中启动、竣工、签约仪式,共签约、开工、投产重点项目171个,总投资673亿元。粤东江南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汕头超声电子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

(五)创新发展动能加快积聚。实施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政策,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20.4%。新平台新载体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龙湖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市5G产业园成为广东首批3个5G产业园之一,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挂牌运作,轻工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新建中国科协海智(汕头)基地工作站3个。新主体新要素不断涌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新增专利授权1.48万件,增长17.1%,总授权量突破10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6件。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平台加快建设,网上零售额增长20.2%,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均列全省第5位,快递业务量8.38亿件;光华科技年产1.4万吨锂电池项目全面建成。

(六)全域创文提标提质。对城市面貌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展现出干净整洁、满眼见绿、四季花开、平安有序的新景象。市容环境不断改善,新建改建市政道路352公里、农贸市场52个、公厕300座,升级改造公园(广场)50个,提升城市主要出入口及重点区域景观照明,拆除违建170万平方米,清理违规户外广告牌1.8万块,实施建设工地“6个100%”,完成海滨路环境品质提升示范项目。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小公园开埠区修缮骑楼9万平方米,红色交通站主题陈列馆建成开放,乌桥岛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棚改房3849套,升级改造老旧小区31个。交通管理力度加大,新增停车泊位5.8万个,规范设置道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优化路口红绿灯配时,倡导“礼让斑马线”,取消礐石大桥收费。文明风尚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建设,新增全国“最美家庭”、文明校园等国家级先进典型6个,新增广东好人等省级先进典型14个,88万名志愿者成为文明创建最靓丽的风景线。

(七)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2.79万户9.38万人实现脱贫,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率达99.97%,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纳入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持范围。现代农业加快发展,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加快建设,获国家、省认定专业村镇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民合作社3个、省级家庭农场4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全市1157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6个、干净整洁村854个,“四好农村路”完成“三通工程”163公里,11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潮阳区桥陈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八)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要求,累计投入259亿元,科学治理,综合施策,坚决打赢练江整治翻身仗。打攻坚战,“2+2+13”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全面建成,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加快建设;潮南印染中心投入使用,被列为全国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之一,潮阳印染中心基础设施工程已完成88%;总处理能力达74万吨的1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建配套管网904公里,激活“僵尸”管网181公里,同步开展管网排查修复,打通管网“最后一公里”。打持久战,生活垃圾堆放点、畜禽养殖污染、“散乱污”企业整治、干支流“五清”、环境违法打击等“五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878家,全面完成16条重点支流整治,完成182条三、四级支流清淤,沿岸景观明显提升。强化开源引流,三江连通工程关埠引水工程、潮水溪疏浚工程动工建设,海门湾桥闸和练江水闸重建工程加快建设。练江干支流水质逐月好转,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4.6%,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实践入选广东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攻坚克难案例。

(九)生态环境治理做深做实。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启动“洗楼、洗井、洗管、洗河”行动,组建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实施中心城区北岸“四洗”专项治理(一期)工作,完成“洗楼”试点工作,在公社沟、二线沟、三脚关沟流域开展“洗井”“洗管”试点,在全市域开展“洗河”行动。梅溪河升平断面实现达标,完成鮀济河、月浦主排渠、金平区工业园区等地段截污主体工程建设,21处一体化应急处理设施建成运营,升平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成功申报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市38宗黑臭水体已有35宗整治初见成效。突出源头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西区污水处理厂、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动工建设,完成北轴污水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074公里。雷打石环保电厂扩建及热电联供、澄海区洁源垃圾发电厂三期扩建、中心城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中心城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潮南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PPP项目建成运营。中心城区启动“十个一”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配套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市1157个自然村“雨污分流、源头截污”建设全面铺开,987个自然村已竣工,竣工率达85.31%,污水治理率达66.9%,铺设管网长度达1.15万公里。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年达标天数为348天,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二。

(十)社会事业更具民生温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9%。新增城镇就业4.91万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2.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7%。教育公平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提质发展,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持续扩大,11所市属公办幼儿园下放区管理,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区域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继汕大医学院附一院后,市中心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我市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列全省第三位;启动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活动,肿瘤、整形外科、眼科晋级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成立市医学科学院,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全民动员抗击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筹建汕头市文化发展中心和汕头市融媒中心,汕头市文化集团和汕头融媒集团挂牌成立;新增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潮剧演员林燕云获“梅花奖”,现代潮剧《红军阿姆》、歌曲《一封番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举办潮剧艺术周活动;开展“汕头新八景”评选活动,开通内海湾夜游,举办“惠民之旅”系列活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申办第三届亚青会,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亚洲冲浪和帆板锦标赛、亚洲杯铁人三项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新增社区公共体育场地152个、体育设施面积12万平方米。公交服务持续优化,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93辆,新增公交线路6条、加密14条,实现移动支付乘车,引入“巡游+网约”出租车服务。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给年度目标,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平安汕头”建设深入开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成运行,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点近4000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金园派出所入选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双拥工作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

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行动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从实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全市压减“三公”经费13.99%。深化市县机构改革,改革后减少市属处级机构13个,减少事业单位140个,撤并金平区、龙湖区部分街道,推进两英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2天以内,政府和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90和50个工作日以内,市、(区)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72.76%“一窗”分类受理、网上可办率达68%,我市上线“粤省事”“粤商通”的服务事项分别达到496项、101项。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02件,政协提案24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6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1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2件。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海防、气象、统计、档案、信访、政务公开、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成之惟艰,极其不易,根本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同心协力,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得益于海内外乡亲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成绩是大家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和省直驻汕单位,向驻汕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汕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仍然不少:一是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和大项目支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用地布局“碎片化”、使用低效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集聚发展。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高,高端人才缺乏,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尚待建立完善,新产业新经济尚未形成规模。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市域空间格局有待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要求还有差距。四是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压力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突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五是政府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公职人员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善为、乱作为问题依然存在,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六是营商环境急需突围破局。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中梗阻”“打折扣”“一刀切”等问题远未绝迹,一些领域制度建设滞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新老问题一起改,治标治本统筹抓,以更大决心和力度予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既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又要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欣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又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造成的严重冲击。要立足于大局大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辩证思维,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特别是赋予汕头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用好用足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利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疫情防控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要因应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疫情动态研判,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以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为重点,持续做好联防联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学生返校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平稳有序返校。保障防控物资生产,切实加强有关药品和物资供给。深化疫情防控宣传,增强市民防疫意识。

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落实省、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用工保障力度,减轻企业用电、税费等经营成本,帮助企业保生产、保订单、保市场、保产业链。落实“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等系列培育工程,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满足群众生活基本需要。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按照“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原则,加快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改革完善市、区级疾控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财政保障力度,补齐各级疾控中心设施短板。建立应急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机制,提升医疗物资设备调集和后勤保障能力。

(二)以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坚决扛起经济特区使命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以特区之为谋汕头之变。

办好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第三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营造大干快上的热烈氛围。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放权强区”改革,理顺市和区(县)财政收入分配和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推动行政职权和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做强做大镇域经济,按照率先崛起方阵、加速发展方阵、重点突破方阵实施分类管理,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升财力保障水平,推动各类资源和力量下沉;建立灵活用人机制,激发镇(街)体制机制活力。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市统一规划、收储、供应的土地运营管理机制,对全市土地资源实行市一级垂直管理、区(县)一级具体实施;引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有序流转,探索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点状供地模式,鼓励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加快国企改革,推进条件成熟的国企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企内部扁平化管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汕特联社及澄海、潮阳联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引入大数据科技金融企业,大力发展风投、创投和产业基金,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化。系统化、集成式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完成政务服务管理改革、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改革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开办企业、办理建设许可、不动产登记、缴纳税费、跨境贸易等10个重点领域对标攻坚。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推进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和“汕头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推进市、区(县)政务事项90%“一窗”分类受理、网上可办率达80%以上、90%实现“最多跑一次”。

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积极复制推广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跨境贸易、投融资、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构建与“双区”“双核”衔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全力争取国家、省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相关政策延伸到汕头,努力争取列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促进汕头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用好“21+6”条政策措施,抓紧出台我市配套措施;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闲置土地清理,扩大临港经济腹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广澳港区实现区港联动;按照“五大中心”发展定位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壮大保税加工和高端制造产业。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和智慧口岸建设,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推进市场采购试点平台建设,争取将澄海宝奥城纳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范围。打造大宗商品进口平台,扩大大宗商品、生产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进口,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三)充分发挥稳投资的对冲作用,积极谋划和推进建设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在建和拟开工重大项目502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400亿元。要强化工作机制,实施“红黄绿”亮灯通报制度,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一二三五九”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实施好“一个枢纽、两个站、三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九条快速干线”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一个枢纽建设,汕头高铁站枢纽加快建设现代化站房和站前东广场,启动首期3.5平方公里的龙湖中央商务区综合开发,探索站城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城市新地标。推进汕头南站、潮南高铁站两个站前期工作,争取启动站房建设。推进三条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汕汕高铁建设,争取疏港铁路动工建设、粤东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推进五条高速公路建设,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动工建设,谋划梅潮高速南延线、汕汾高速复线建设。推进九条快速干线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及金砂路西延、凤东路、中阳大道、海湾隧道、陈沙大道加快建设,黄河路与泰山路快速化改造完成主体工程,海滨路东延和西延、金鸿公路市政化改造、汕南大道启动建设,加快全市域交通一体化。

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超30亿元的粤东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项目涵盖市传染病院、市疾控中心、P3实验室、市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创建粤东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超50亿元的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项目。支持汕大医学院附一院异地建设。市中医院、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市二医院、市皮肤性病防治院、市妇幼保健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等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谋划建设妇女儿童医院,改造一批区级医院,支持国瑞医院、白求恩潮阳医院等民营医院建设。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在校生规模2万人的标准建设汕头大学东校区,推动汕头大学西校区教学实验楼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汕头体育运动学校、汕头护理学院等项目建设,推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等加快扩建。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网络、新技术、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建设5G基站5041个,推动布局高速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规划建设汕头直达广州及潮州、揭阳、汕尾的高带宽通信链路,全面建设千兆光网城市,争取省在汕头布局粤东数据中心集聚区。加快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和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加快科技、科教、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轻工装备互联网平台等建设。

加快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东粤电汕头LNG接收站项目,争取启动一期建设。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澄海、潮阳海门、濠江河浦等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海上风电接入系统工程建设,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52千米。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潮水溪疏浚工程、海门湾桥闸和练江水闸重建工程,加快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

(四)突出重大产业项目导入,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当前省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建设世界级重化产业带的有利时机,着力实施“五大工程”,依托大园区、引入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打造东翼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主战场。

实施重大平台建设工程。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全域控规全覆盖为契机,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用地布局,加大土地储备征收和园区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若干个重大产业平台。华侨试验区要落实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鼓励华侨投资产业项目扶持办法,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等平台作用,做大做强“华侨板”、华侨试验区大宗商品服务平台,谋划建设创新研发、数字经济、金融、文创等主题产业园区。高新区要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莲塘工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临港经济区要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三期前期工作,继续实施汕头港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加快土地资源整合,推进南山湾科技产业园、中海信创新产业城、广澳物流园等建设,拓展承接沿海大工业项目能力。澄海六合现代产业园要加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完成岭海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通用厂房建设,加快大规模土地储备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产业转移园要加快海门片区、潮南片区土地征收储备和周边土地资源统筹整合,潮南印染中心、潮阳印染中心加快企业入园生产,谋划建设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区。龙湖省级高新区、龙东产业园、金平现代产业园要加快扩园、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输配电、医药大健康、现代机械装备、高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产业。

实施重大项目引进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大项目招商、全产业链招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承接石化产业链下游重大高端项目,加快总投资达20亿元的12个5G产业链项目建设。做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利用丰富海洋资源,加快引进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发展中医药、仿制药、创新药。打造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三峡、华能、大唐等海上风电项目和上海电气风电智能制造,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全社会R&D经费投入持续较快增长。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动工建设,龙湖实验基地投入使用,布局建设大型科研设备,探索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协同技术攻关等管理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继续实施推动科技企业对接“双高大学”三年行动计划,主动对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对接平台。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举荐激励机制,实施引进博(硕)士行动计划,三年引进100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30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针对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精准引进和储备一批项目。支持传统产业向价值曲线两端延伸,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推动纺织服装、工艺玩具打造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电商,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推动传统优势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方面实现跃升。

实施暖企惠企护企工程。加强市领导挂钩联系,“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落实减税降费、减免租金、降低用电成本、外贸支持等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政策评估机制,确保企业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帮助企业融资对接,落实降低贷款利率、贷款贴息等政策;用好风险补偿、政策性担保等增信产品,鼓励和促进银行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落实用地,用好用足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通用厂房建设和“三旧”改造政策,推广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模式,强化企业用地保障。帮助企业招工引才,拓宽招工渠道,举办更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网络招聘;实施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开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工程,培育壮大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五)加快打造“四大高地”,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全面跃升

以制定实施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大高地”,辐射带动汕潮揭城市群协同发展。

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建一批中小学校,探索实行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支持公办初中学校特色办学,培育一批优质公办初中学校。推动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推进市属公办职业院校优化整合,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汕头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提升综合实力,着力打造国家“双一流”高校;支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支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加快纳入高等教育序列;支持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扩容与汕头文化艺术学院(筹)合并,建设高等专科学校。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加快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推进汕大医学院附一院、市中心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打造一批区域专病诊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科,支持区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为重大疾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提供信息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基层医疗经费投入,分批配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设备。深化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配套支持医联体发展和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健康汕头行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防治和传染病防控等重大行动,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加快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支持汕头市文化发展中心、汕头市文化集团和汕头市融媒中心、汕头融媒集团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科技、旅游、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设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筑凝聚海内外潮人的文化内核,加快小公园开埠文化街区和樟林古港保育活化,推进专题博物馆群、开埠文化场馆旧址群和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建设,提升建设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谋划建设美术馆、歌剧院、音乐厅等一批高水平文化场馆。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依托红色文化博物馆群和大南山、小北山革命遗址,设立大南山干部学院,打造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和研究教育基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非遗项目集聚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做好澄海龟山汉代遗址和南粤古驿道文物史迹的保护利用,做好古村落保护和挖掘。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办好“周五有戏”、“周六赏曲”、群众艺术节、潮汕民俗文化节、高雅艺术演出等惠民文化活动。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举办2020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汕头站)等大型赛事及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赛事,建设社会足球场80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0万平方米。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开展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研究,专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科普旅游、美食旅游,积极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在南澳实施一批旅游体育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南澳申报建设海洋型国家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

加快打造区域商贸高地。促进消费升级,实施促消费系列措施,推动一批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和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打造一批融入本土民俗风格和文化创意的夜市。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促进流量经济、在线经济蓬勃发展。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和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打造“进口—批发—零售”全产业链。加快商贸物流发展,推进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基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天环冷链物流仓储、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濠江冷链物流生态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商贸会展提速发展,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展会,培育具有国际采购功能的会展品牌,强化粤东地区会展龙头地位。

(六)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压实攻坚责任,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推动就业、消费、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联结贫困户机制,切实拓宽贫困村、贫困户收入渠道,增强造血功能。织密织牢贫困群众兜底保障体系,及时做好受疫情影响贫困人口、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奔康。

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照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深入推进练江综合整治,不断完善“2+2+13”环保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并发挥效益,做实做细重污染支流整治,确保练江干流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现长治久清。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完成梅溪河流域内河涌整治和截污管网完善工程,确保升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内海湾水质不断提升。全面铺开“四洗”工作,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市1157个自然村全面实现“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营,西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雷打石环保电厂扩建和热电联供、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澄海区洁源垃圾发电厂扩建、中心城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完成建设。启动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各区(县)选定一个镇(街道)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贵屿镇受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力度,加强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涉众金融不稳定问题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精准帮扶上市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用好新增债券资金,盘活资产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国有企业改革风险,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有效处置债务和管控投资经营风险,妥善安置职工。

(七)高质量筹办亚青会,着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文明城市

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把亚青会举办权转化为发展权,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做好赛事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改善城乡面貌,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展现汕头最美最好状态。

做好赛事组织筹备工作。加快亚青会重点场馆建设,主场馆完成主体结构,体育运动产业基地和市人民体育场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正大体育馆等19个场馆改造基本完成。开展“迈进亚青会”主题宣传活动,征集亚青会会徽、主题口号、吉祥物、会歌,开展志愿者培训,营造全城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从点、线、面对城市门户、市政道路、建筑立面、市政设施等进行立体化升级改造,力求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建设滨海环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提升门户节点。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开展亚青会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加快华侨公园等公园绿地景观提升。改造连接线路。对城市主干道、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重点场馆之间连接线等进行品质提升,完成衡山路、金湖西路升级改造,推进嵩山路、中山路、护堤路、西港路、金砂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同步配套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完善重点片区。加快内海湾岸线修复提升,对礐石大桥北岸西堤片区478亩、礐石大桥南岸南滨片区约1500亩土地范围和妈屿岛进行重点整治、美化提升,改造提升南滨路、海滨路,还山、还水、还绿、还岸、还场于民,构筑显山露水的内海湾特色景观;完成内海湾码头整治,规划建设亲水廊道,拓展内海湾夜游航线;通过街景立面改造、拆违透绿和慢行系统贯通等措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推动全域控规全覆盖。结合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线土地收储和整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地理环境、功能定位、周边配套等优势,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避免地块开发过度“碎片化”。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构建形象鲜明、韵律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整合城市家具,实施路灯杆、监控杆、信号灯杆“一杆多用”,推动建成区数字城管全覆盖,逐步实现智慧城管。持续开展市容“六乱”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共享单车专项整治、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等,推行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等市场化,营造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深化文明交通提质升级。开展全市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对交通违法行为、路网不通畅、路权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推动交通秩序明显改善。科学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推广建设公共停车设施。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0辆,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引入合规网约车运营平台,加快一批新能源出租车投放。开展全域文明深化行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澄海、金平、濠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城乡实现协调、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学习借鉴“浙江经验”,集聚要素资源,汇点、连线、成片,每个区(县)打造一个具有潮汕乡村风貌、特色产业、传统文化特征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高标准建设“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升澄海区蔬菜、潮阳区丝苗米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潮南区生猪、澄海区狮头鹅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新增创建一批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用“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法治化、规范化、阳光化,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以上、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100%。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消灭砂土路32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完善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成872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全部行政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加强农房管控和宅基地管理,结合地域特色塑造乡村主体风貌。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成各级林业生态绿化美化示范村455个,全市80%以上自然村建成干净整洁村,40%以上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

(九)兜住民生保障底线,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认可,汇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退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5万人。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和国家安宁疗护工作。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做好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市救助安置中心建设。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提高租赁补贴标准,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全面完成乌桥岛棚户区棚改房开工任务,加快安置区建设。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严防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自然灾害防治,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消防安全网格化,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措并举提高生猪生产、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和调控保障能力,加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生猪保供稳价。深入推进“平安汕头”建设,启动交通智慧指挥中心、特警维稳处突应急中心、民警培训基地、反恐维稳智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安科技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加大版权执法、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各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加强和改进信访维稳工作,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力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升城乡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实施交通便民工程。三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五是加强文化建设。六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七是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八是实施“南粤家政”和“粤菜师傅”工程。九是改善老旧社区居住条件。十是加强餐饮服务安全监管。

三、全面建设服务有为、执行有力的高效政府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抓落实的执行力,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依法全面履职。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用好特区立法权,探索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推动形成办事依法依规不找关系、服务贴心到位不分亲疏的社会环境。坚持依法决策,推行行政程序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坚决取消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的执法事项,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制度化监管规则。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强化担当作为。狠抓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将“标准高、调子低、作风实、效果好”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约束,建立健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闭环落实机制,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建立完善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新担当新作为制度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保持清正廉洁。严格落实政府部门党组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切实防控廉政风险。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加强审计监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震慑,狠抓基层正风反腐,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各位代表,今天的汕头,越来越积累了蓄势待发的后劲力量,越来越展现出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努力谱写新时代汕头改革开放的绚丽篇章!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0广东公务员遴选复习资料】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马兴瑞)

【2020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2020全国两会学习资料大汇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0广东珠海市直遴选考点须知】2020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下一篇: 【2020广东汕头市直遴选考点】2020年市十件民生实事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