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20年湖北省遴选笔试复习资料】湖北省历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大汇总(2010-2020)
关于《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李乐成
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我就《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起草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的起草过程
(一)起草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党中央《建议》作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为主题,明确了我省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决策与湖北定位的统一、目标引领与现实可及的一致、识变应变与下先手棋的创新。市委把制定《建议》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和现实检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发动群众,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落实落地。
(二)起草过程。市委高度重视《建议》起草工作,成立了由我和郄英才同志任组长,冯艳飞、王忠运同志任副组长的《建议》起草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文件起草专班。今年4月,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先后组织开展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研究以及精准施策为各类企业纾难解困等20多项重点课题调研,为《建议》起草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今年8月以来,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书记应勇在听取“十四五”规划和明年经济工作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起草《建议》厘清了思想方法和工作路径,也为编制《纲要》确定了基本原则和宏观方向。起草专班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形成了提交市委全会审议的讨论稿。
(三)征求意见建议情况。市委反复强调,不能“关起门作秀才文章”,要把加强统筹谋划与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我们先后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城区(开发区)片区、县(市)片区汇报会,听取各地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谋划;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县(市、区)和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谋划“十四五”发展凝聚智慧力量。同时,在报刊、网站等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听民意、汇民智,征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00多条。《建议》初稿形成后,起草专班先后两次分别向市“四大家”领导同志和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征求意见,共征求意见建议280多条,主要包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创新基层治理、强化城市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起草专班将其中的宏观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到《建议》中来;部分具体的意见,拟在即将出台的规划《纲要》中准确体现。
从征求意见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对《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成绩客观实在,问题查摆契合实际,形势分析精准到位,科学制定了襄阳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是一个指导未来五年襄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建议》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建议》文稿由三大板块构成,共分九个部分、33条。框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大板块,由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构成,属于总论。第一部分,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新发展阶段襄阳的历史方位和远景目标。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客观评估了当前襄阳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指出了新发展阶段对襄阳开启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第二部分,遵循科学规律,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遵循,并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二大板块,由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部分构成,是《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署“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1.提出要积极顺应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新形势,筑牢现代产业强市支撑。强调要聚焦实体经济振兴,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崛起,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业态优化,加快打造区域市场枢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势能、充沛动能。
2.提出要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以更实举措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宽领域强化科技支撑,全方位激发制度活力,立体化拓展发展空间,打造高效能改革策源地、高水平开放领跑者、高质量要素集聚区。
3.提出要整体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崛起新格局,形成区域协作共赢示范。强调要巩固提升襄阳战略区位、空间形态、人文底蕴、自然禀赋等优势,更好引领带动“襄十随神”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群发展。
4.提出要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着力点放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5.提出要坚决落实市域治理现代化新要求,释放制度优势磅礴伟力。强调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推动市域治理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为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6.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强民生事业温度质感。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抓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大板块,即第九部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广泛凝聚规划实施和远景目标实现的强大合力。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确保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落实。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对时代方位的精准研判,新发展理念是应当坚持的科学导向,新发展格局是必须把握的战略路径。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坚定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的科学判断上来,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开放空间、文化底蕴等诸多优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真正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堵点,着力完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通道、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开放水平,加快打造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功能强劲的区域性市场枢纽,努力建成“大循环”、“双循环”的区域节点,“四大城市群”融合互动的战略链接,更好联通“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在对接世界、服务全国、带动区域上积极作为。
(二)关于襄阳发展定位问题。应勇书记指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是湖北发展的目标定位”。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既为我们围绕大局、精准定位提供了价值准星,也为我们保持定力、接续奋斗提供了实践标杆。同样,把襄阳摆在什么位置、建成什么样子、引向什么高度,也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局中,襄阳的责任就是高质量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排头兵。这个定位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发展时期都不应偏移,也不能动摇,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自觉围绕城市定位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省委着眼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并明确要求襄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对“襄十随神”城市群的牵引作用,这是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重大战略基准,为我们建设“一极两中心”赋予全新实践内涵和责任担当。因此,《建议》的总体框架特别是重点任务安排,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一极两中心”、怎么样建设“一极两中心”来展开。比如,在市域发展格局上,《建议》提出完善“一体两翼三带”布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区“一心四城”空间体系、功能形态,以枣阳、河谷组团为两翼,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和联结点,着力打造沿汉江特色城镇带、沿汉十先进制造业带、沿麻竹生态旅游带,形成区域发展雁阵效应。
(三)关于今后五年目标确立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展望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立足我省实际,统筹考虑我省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对湖北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进行科学谋划。我们在制定《建议》时,以“初步建立特色集聚、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等六个体系,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行谋划;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等“六个新”,提出“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十四五”时期是襄阳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干好了,襄阳就能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错失贻误了,不仅保不住当前的位次,甚至可能丧失掉业已形成的优势和影响。我们必须强化历史使命、时代追求、责任担当,咬定目标、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用几年时间真正让中心城市“立起来”。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稳居汉江流域同类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领跑汉江流域,2015年首位度指数为1.18,2019年为1.26。从总量看,2015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5.6亿元(现价),2019年达到4812.8亿元,剔除平均价格指数102.5后,“十三五”前四年可比价增速为7.9%,高于全省(7.8%)0.1个百分点,而且,主要经济指标科学关联,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从约束性指标看,预计到“十三五”末,单位GDP能耗、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可顺利完成;耕地保有量、万元GDP用水量、森林蓄积量、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预计将超额完成。未来我市经济社会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平均在7%左右,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是基本可行的,主要是因为这个增速是以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为基数。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规划目标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工作重点应更加聚焦发展质效提高,《建议》对二〇三五年和“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的表述,采取了定性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
(四)关于完善城市功能问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对于襄阳来说,要成为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平原四大城市群合作互动、协调联动的战略链接,发挥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担当好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重任。特别是,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在城市功能上“强起来”。当然,这种功能不是狭义的设施功能,而是综合承载和服务功能。比如,经济实力方面,我们相对汉江流域兄弟城市还没有绝对优势;在医疗、科教、文化等服务功能方面,我们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更不具备辐射带动区域的能力。为此,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时,强调要突出强产业、强功能,优环境、优治理,自觉把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要素吸引力、辐射带动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共享、开放聚合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作为核心问题来考虑。围绕推动城市从经济总量扩张向综合实力跃升进行布局,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由粗转细、由散到聚,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围绕推动城市由生产生活功能型向复合功能型转变进行安排,着力从更深层次推进城市功能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优化,不断巩固提升襄阳战略区位、空间形态、人文底蕴、自然禀赋等优势,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真正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更加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让这个中心更加“名至实归”。
(五)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面对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严峻、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越发对统筹发展与安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市委把“坚持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遵循之一,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自觉把风险思维、预防理念作为战略规划制定、各项制度设计的核心思维和理念,贯彻到战略、规划、制度执行的全过程。比如,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要保障经济安全健康循环,就需要顺应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的趋势,加快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一问题,《建议》提出了“加快打造‘大循环’、‘双循环’的区域节点”目标,就引导企业加快关键部件进口替代、强化产业链拓展和供应链备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崛起,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张、业态优化、质效双升等进行部署,就是要畅通产业和市场循环、维护经济安全。又如,深刻总结反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教训,将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和水平作为确保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既对健全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作出了部署,又结合城市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需要,安排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也是在为确保大局稳定、安全发展夯实根基。
(六)关于同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与高效能治理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在新时代谋划推动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内在逻辑、一致的工作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落实民生政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但民生建设还存在公共服务短板多等问题,与城乡居民期待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基本是发展、治理“两条腿”走路,往往发展强一点、快一些,而治理弱一点、慢一些,襄阳的治理美誉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加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多样化、多层次的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更为迫切,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都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发展的、进步的眼光考虑问题,整体提升治理水平,系统推进民生改善;必须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相同步,既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做优,又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品质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议》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围绕就业、社保、健康、教育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进行系统安排。将改革发展与民生福祉紧密联系、一体推进,聚焦提升体验效果,坚持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进改革。同时,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智慧治理水平等方面谋划,也是要推动市域治理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为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七)关于规划间统筹衔接问题。“十四五”规划编制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局眼光、通盘考虑。在《建议》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考虑了与上位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的协调衔接问题,着力在时间上与“十三五”规划实现有序过渡,空间上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无缝对接,力争整个规划体系严密、边界清晰、功能互补。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随着规划刚性约束的增强,一些重点工作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领域的准入、重要试点的争取,如果前期没有纳入上位规划,后期很难临时争取。为此,市委高度重视与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对接。如,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在“十四五”时期可能不一定具备开工条件,但我们依然将该项目写入《建议》之中,就是想进一步争取上位规划支持,努力挤进国家、省的笼子,避免一旦具备条件,却没有规划支持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在做自身工作谋划和准备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呼吁,推动这些工作纳入上位规划,确保这些诉求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得到上级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志们!审议通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建言,确保制定出台一份高水平的《建议》,为高质量推进“一极两中心”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