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2河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一文详解河南为何、如何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2-07-01 阅读: 1460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当经济社会发展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式,改革也走向深水区,不仅对经济建设要求更全面、更深化,对政府职能转变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第十大战略是“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要求既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又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作为“十大战略”中的压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对河南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跟公选王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吧。

宣传图2.png

公选王提醒参加河南遴选的考生,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2022年河南省直遴选复习资料】历年河南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汇总(2010-2021大家还可以注册公选王遴选网会员,更方便备考学习。

公选王按:4月25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举办河南“十大战略”“1+10+N”系列讲座中“10”的第10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专题讲座。讲座上,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王旭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夯实“两个确保”的体制机制保障》为题作专题辅导。王旭从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意义和内涵、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重点任务和落实推进机制等4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夯实“两个确保”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深刻领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意义和内涵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截止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深改委(组)会议65次、审议547项重要改革文件。楼阳生书记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在省委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明确提出来,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进一步作出安排部署。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深刻领会。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意义。楼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5位,但要看到,一方面标兵渐行渐远,“十二五”时期末,我省经济总量是第四位浙江省的86.3%、相差5876亿元;“十三五”时期末,我省经济总量是浙江省的85.1%、相差9616亿元。2021年我省经济总量58887.4亿元,浙江省经济总量73516亿元,差距进一步扩大到近15000亿元。另一方面追兵越来越近,排名第6位的四川省,与我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目前与我省仅差5000亿元。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浙江、四川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动能都在持续增强。比如,浙江省探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浙江向全国输送的地方政府改革样本。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渝一体化发展等改革,区域带动能力和发展潜力充分激发,驶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从我省情况来看,当前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有限、要素制约明显,制造业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都面临较大困难。面对差距和短板,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围绕影响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紧盯改革不够全面、不够深化等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

(二)辩证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与其他战略的内在联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它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它改革协同配合”。楼书记也指出,之所以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十大战略的最后一个战略,不是因为改革没有其他战略重要,而是因为其他九大战略都有改革的内容,都需要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是综合性、兜底性、保障性战略,既独立成章,又与其他九个战略密切相关,实施其他战略,都必须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因此,不管是省委工作会议部署的六项改革,还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八项改革,都不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全部内容,只是当前部分重点任务,更多的改革任务还包含在其他九大战略中。比如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中,都包含有很多改革的内容。比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无论省科学院还是省实验室,都要按照新型研发机构来定位、来架构,也就是要求建立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制度型开放战略中,强调的优化营商环境,就需要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效改革来推进。

(三)正确认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目标路径。实现“两个确保”明确的目标任务,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解决好影响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制度优势,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活力,推动实现内涵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要树牢系统观念,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应。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解决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为牵引,以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聚焦聚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落细改革主体责任,抓好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又要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搞好精装修,打通制度堵点、抓好制度执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省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型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些改革走到全国前列,比如商事登记“三十五证合一”在全国率先推开,首创跨境电商1210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探索建立“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改革不全面、不深化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深推动改革,需要统筹把握好“五个结合”,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重要论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全过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举措不断走深走实,提高政府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引领和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各就其位、各展其长,确保政府职能优化、科学决策,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汇聚成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力。要发挥市场作用。河南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转变政府职能。当前,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宏观管理“微观化”“以批代管”“以罚代管”等问题也偶有表现,与此同时,政府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真正当好市场的“守夜人”。

(二)推动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更好结合

一方面,要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全面”是从改革的覆盖面上讲的,强调的是改革的宽度,要求改革工作要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改革之间也必须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基本上实现了改革工作的全覆盖,但总的看,各项改革的协调配套、系统集成还不够强,改革的整体效应还不够突显,有些改革没有有效展开,有些改革比较滞后,有些改革刚刚破题,改革中统筹协调不够、碎片化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要在改革实践中加强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实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深化”是从改革的纵深度讲的,是针对改革遇到的硬骨头险滩来讲的,强调要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河南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到了必须纵深突破的关键期、深水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修修补补难以赶超,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打通深层次的梗阻、解决好瓶颈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聚焦聚力抓好标志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改革,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实现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塑造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三)推动创新驱动和改革撬动更好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是否到位,能否有效,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新引擎能否全速发动。用改革之手点燃创新引擎,就是要打通梗阻,搭建桥梁;就是要整合碎片,握指成拳。楼阳生书记到河南工作后,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下决心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合拳,以综合配套改革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最大限度激发全省上下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动力。我们既要通过改革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形成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动力澎湃强劲的良好局面,又要以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的突破带动全面深化改革,重塑各领域体制机制。

(四)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好结合

改革与开放从来就不是各行其是的两条路,始终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双引擎。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演进路径。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动力转换与我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相互交织,新形势下改革与开放的意义更加凸显。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国际经贸规则创新发展,开放的尺度进一步加大、开放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化解矛盾、应对挑战,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以规则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向纵深挺进。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突破利益藩篱的阻力更大、实现制度创新的难度增加。比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我省抢抓机遇,积极对接实施RCEP,帮助指导企业更好更充分地运用RCEP规则,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但对疫情影响下的国外买方市场汇率重大变化,导致买方为逃避损失的弃货、拒收、拖延甚至不付款等风险应对还不够。迫切要求我们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提速,在开放的过程中对标国际,寻找差距,不断检验和调整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快形成接轨国际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五)推动着眼长远与干在当下更好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需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需干在当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落细。去年6月以来,楼阳生书记谋划推动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部署。我们要积极向省委看齐,自觉站高一点、想深一层、看远一些,立足当下和我省实际,谋划好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改革,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变、焦点不散、靶心不偏,下定决心、保持韧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同时,又要防止大而化之,集中力量抓好改革攻坚,对看准了的改革一抓到底、务求必胜,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把各方面的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深化落实。

三、深入落实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任务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点任务,省委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等已作出整体部署。近期即将召开的省委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也会对专项改革做详细安排。据此,省委深改委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任务》,确定了60项改革举措,作为今年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这里,我着重介绍几个方面。

(一)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按照楼阳生书记批示要求,省委改革办充分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赴深圳调研,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围绕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金融等五个方面提出50条改革举措。同时组织省直相关部门重点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省科学院“三合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创新、落实高校科研自主权、人才集团组建、科研经费管理、科技金融、政务环境等方面研究制定10项配套文件。《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已经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拟于省委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上印发实施。一是围绕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和院长、所长负责制,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营,建立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创新制度体系。省科学院也要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来构建,建成“理事会+科学院+集团公司+科创金融”的开放综合性科创平台,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和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强企业、高校院所科创平台和能力建设,以共建研发机构为着力点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市县对规上工业企业首次开展研发活动给予资助。另一方面,要激发传统科研机构活力。落实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举措,探索主管部门“一揽子授权”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本单位人事、财务、成果转化等具体管理办法,切实把自主权政策落实到科研一线。注重激活中央驻豫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豫转化。二是围绕凝练一流创新课题,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着眼前沿领域改进科技项目选题,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梳理出一批重大课题;对接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对接国家“卡脖子”战略需求,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基础研究课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科技领跑需求,完善“需求方出题、科学界答题”机制,对接产业、企业需求凝练应用研究课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科技项目管理,实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度、“赛马式”制度“项目经理人+技术顾问”管理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面向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健全符合单位、科研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各方利益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高校院所+转化公司+科创基金”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三是围绕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改革人才“引育用服”体制机制。我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还很短缺,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通过创新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引才育才、留人留心。要完善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进一步健全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简化人才认定程序、环节,细化各层次人才支持措施和待遇清单,建立各方认可、便于执行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待遇落实机制。整合相关资源成立省人才集团,提供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智库咨询等业务,鼓励有条件的省辖市成立人才集团。全面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改革,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豫事办”APP建设线上人才服务专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服务场景设计,推行人才奖励补贴、项目申报、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事项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健全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确权改革,通过“先确权、后转化”的方式,变事后奖励为事前激励。规范科研人员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参加行政性会议、处理行政性事务等规定,合理划分行政管理事务和科研事务边界,避免科研人员陷入与所涉学术无关的活动中。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实施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的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并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让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对顶尖人才实行“一人一专班”“一人一方案”全过程跟踪服务,对科研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统筹人才政策。建立租购房补贴制度,把实物现房与货币补贴结合起来,把购房一次性补贴和租房补贴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人才安居保障工作,并根据财力状况对青年人才、潜力人才给予一定的租购房和生活补贴。四是围绕打造一流创新金融,改革科创投融资体制机制。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力,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关键环。要创新基金引育机制,重塑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建规模优势明显、运营科学规范的政府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自主投资决策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基金容错免责机制,创新“引基入豫”激励政策,设立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创新设立政策性科技金融,撬动银行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支持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在中原科技城设立科技支行,在贷款利率、周期、不良容忍度等方面普惠让利,做强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龙头,鼓励各地成立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市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分担风险。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按照辅导备案登记、上市受理两个阶段给予补助,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对成功发行债券的企业,给予发行和贴息支持。五是围绕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创新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全面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财政资金拨付和管理体系,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由预算制改预拨制,推行经费拨付“直通车”,落实经费使用“包干制”,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更好地为科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我们提出在新型研发机构实行“放权限、四自主”改革,财政部门仅定预算规模,科研单位自主制定资金管理办法、自主组织项目申报、自主确定项目、自主核定项目资金额度,财政部门不再进行预算评审,绩效以后评价为主,就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和突破。要建立覆盖全省的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完善科研诚信承诺和报告制度,加大对科研诚信事件查处力度,把科研信用情况作为科研项目和经费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宽容失败机制,完善合理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科研人员探索创新、干事创业。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020年底已达5.8万亿元,我省企业100强中,入围的38户国有企业占资产总额的68%、营业收入的54%、纳税额的54%,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力量。但总体来看,我省国有企业还存在行业布局“散而不聚”、产业结构“低而不优”、企业个体“多而不强”、资本流动“慢而不畅”、监管体制“分而不合”等诸多问题,需要动一个大手术,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速,实现从“被动跟跑”到“整体并跑”的转变,为全省国资国企工作尽早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去年年底,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96%。省管工商类企业实现由省政府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河南能源改革成效明显,郑煤机完成“二次混改”,安钢集团混改有序推进,河南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等完成组建,省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四制”改革全面推开。省属国企盈利创历史最好水平,资产负债率下降1.4个百分点。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接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推动我省国资国企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一是加快推进战略布局优化。这是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从根本上重塑国资国企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我省国有企业大多处于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领域,位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力度不大、进展不快今年要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按照能源化工、先进制造、钢铁、交通物流、水利、粮食、建筑、文旅、信息、金融等业务板块,完成省管企业专业化重组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服务重大战略、保障国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畅通经济循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对外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主力军”。通过重塑布局,要基本形成“4+N+X”格局,即综合性投资运营平台、专业化投资平台和产业集团三类企业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4户综合性投资运营平台,即河南投资集团、河南资本运营集团、中原豫资集团、农开公司,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打造N个专业化投资平台,即交通、水利、铁路、航空、文旅等,发挥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产业集团,即河南能源集团、平煤集团、机场集团等,加快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是企业的生命所在,我省不少国有企业仍存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健全、三项制度改革滞后、冗余人员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必须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学好用好郑煤机经验、河南资产市场化做法等这些“身边的榜样”,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这里有个两个关键。一方面,要发挥董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确保董事会权责到位;加快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发挥外部董事在重大投资决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抓住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四制”(竞聘制、岗薪制、任期制、淘汰制)改革,确保在2022年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我省省管国有独资、全资、绝对控股企业占75.7%,平均混改比例54%,集团层面混改几无进展。设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确定30户左右二三级子企业作为省级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扩面提质。持续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双向进入、交叉持股,引导和促进民营经济结构性改革。四是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目前,国资管理体制现已从“管企业”“管资产”转向为以“管资本”为主,这不是简单地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推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要抓紧修订现行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总的基调和方向是“管少、管严、管准”,构建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和穿透式管资本制度机制。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脱钩划转,2022年6月底前全面实现集中统一监管。修订完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授权清单和投资负面清单,区别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企业特点,以投资、考核、财务为重点实现分类监管。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快建成“横向对边、纵向到底”、贯彻国家、省、市三级的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监管,促进各监管环节有效衔接。

(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省97%以上的生产要素实现了市场定价,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我省已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基本完成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顶层设计。今年将要积极申报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组织开展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整合提升我省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交易规则和运行机制,大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一是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是财富之母、生产之要。开放40多年,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改革。无论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在城市建立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此,必须坚持把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改革主攻方向。要完善产业用地保障机制,去年省委提出了“按照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25%-30%的比例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等措施,强化土地要素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郑开同城化等重点地区以及经济发展质量好、土地利用效率高的市县倾斜。今年要全面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去年我省全面启动了全省土地二级市场建设,今年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要完善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制度和省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价款管理办法,扩大交易主体范围,县(市、区)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产生的节余指标可在省域内交易,为全省灾后重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用地和资金支持。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单位GDP地耗”(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持续下降,探索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模式,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二是积极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在各类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是最基础、最活跃的要素。提高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水平,是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关键。目前,我省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还比较低,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不适应等情况,有的行业劳动力供不应求,有的行业劳动力供过于求。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限制,探索推进都市圈户口通迁,进一步加大居住证制发力度;探索实施农村籍大学生、农村籍退伍军人“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探索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办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要继续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地区倾斜。要加强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及合法权益保障,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继续向大型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实现职称评审自主化。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我省是数据大省,但大量数据仍处于沉睡或者低价值利用状态,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功能作用。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具体来讲,今年要加快省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统筹管理、按需汇聚、整合共享、关联应用等,整合构建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实现全省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高效便捷共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和责任清单,明确开放数据标准,构建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推动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按需深度融合,围绕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明确共享标准,界定共享责任,加快有普遍需求的水、电、气、暖、金融、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融合应用,发挥数据价值。

(四)深化金融和财税投融资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全面推开零基预算改革,大幅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推动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2021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3家,全省上市公司达到147家。今年要持续深化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城商行农商行改革。我省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偏高、资本金不足、拨备计提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重点关注领域积聚风险较多;农信社长期存在股东失位、管理失控、监控失灵、法治失衡等问题,各类风险相对集中。如果不加快改革进度,就容易对我省金融环境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对于城商行,《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工作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去年10月27日中原银行正式发布吸收合并上市公告,今年要细化工作方案,完成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工作。对于农信社,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获批实施,加快推进省辖市农商行整合组建和县域农商行改制,促进全省农信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确立市场化思维,科学界定和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范围,充分发挥省级新兴产业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带动各地设立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型,探索推广新型市场化融资模式,提升引导基金运营效率,构建以基金运作为主的产业投融资模式。三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当前,我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潜力尚未充分激发,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直接融资占比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要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功能,推动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立基金创投对接专板,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上市护航”行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实施“基金入豫”工程,适应产业发展设立政府母基金,支持设立市场化母基金,争取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制定《促进河南省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直接融资、期货市场、保险资金、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专项方案,形成“1+4”制度体系。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今年1月1日已开始正式实行,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省级财政调控能力,强化一般性转移支付促均衡、保基本功能,兜牢“三保”底线;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形成多发展、多留成、多财力的内生机制,调动县(市)抓经济、上项目、增财源的积极性。此外,要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深化零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培育壮大地方税源。

(五)深化县域综合改革。关于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省委通过省委工作会议、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全会上接连作出重大改革部署,意义不言自明,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这既是为了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要倒逼省辖市把市本级做强做大,形成“火车头+动车组”的动力系统。今年的重点任务有3项。在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方面。去年省级已经赋予县(市)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从近期省委开展的一系列督办督查情况来看,目前全省各县(区)已将255项权限承接到位,部分权限已开始正常行使,整体运行顺畅,成效逐步显现。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逐项评估验收,厘清省、市、县三级监管职责边界,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在开发区改革方面。目前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按照工业用地不低于城镇建设用地25%的标准,初步划定了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四至边界;《关于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已印发实施,31家不同类型的开发区作为“三化三制”改革试点。要加快理顺开发区与属地的职责关系,开发区专司服务企业、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将社会事务划转给属地政府,实质化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全面开展“三化三制”改革,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制。同时,要完善开发区统计制度,建立月监测、季通报、年考核评价机制,在归口统计基础上,按行政区划实行在地统计,分别计入属地县(市、区),调动开发区和属地政府两个积极性。目前,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普遍存在功能作用难以发挥、管理机构重叠交叉、运行效率总体偏低等问题,今年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推进撤销、归并、转型。在做大做强市本级经济方面。当前,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是城市之间的竞争,中心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总体上看,我省城市发展层次总体不高,市本级经济发展不够突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从市区常驻人口占比看,17个省辖市城区常住人口占比超过50%的只有郑州、漯河两市,6市处于30%~50%之间,9市占比低于30%;从市区GDP占比看,超过50%的只有郑州、洛阳、漯河三市,8市处于30%~50%之间,6市占比低于30%。从今年开始,要建立健全省辖市本级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调动省辖市种好市本级“责任田”,促进市本级做大做强。要明确市和区的职责分工,探索部分县(市)按照区的模式进行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省辖市市区范围内撤乡(镇)设街道。

(六)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做好“两篇文章”,上篇是“物理反应”,就是机构重塑性改革,下篇是“化学反应”,就是实现职能转变。某种意义上讲,“后半篇文章”比“前半篇文章”更重要,难度更大层次更深。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我们高质量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前半篇文章”,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向党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深化机构改革已经发生了“物理变化”,但要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催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有的部门职责边界、协同配合机制等还需细化完善,部门职责交叉、条条干预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水平永远在路上。比如,科技部门过去主要围绕科研立项来进行机构设置,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形势任务。楼阳生书记到河南工作后明确提出,要选择部分单位在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上积极探索,围绕更好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机构设置、机制运转、职能发挥等进行重塑性改革。去年,省委选取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进行改革试点,对驻外办事机构进行了职能整合。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跟踪评估。省直层面,要了解掌握试点部门落实新“三定”规定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评估试点成效,确保省委要求落到实处。市县层面,要按照《关于持续巩固深化市县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通知》精神,督促指导各地认真落实,推动市县新组建部门机构、职能、业务有机融合。二是适时复制推广。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围绕形成高效率、高效能的运行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系统梳理省直有关部门职责交叉事项,及时向省委提出意见建议,根据需要和部门诉求,扩大试点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三是试点推进聘任制公务员。楼阳生书记指出,要打破条条框框,在一些前沿领域、紧缺人才部门引入聘任制公务员。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需求,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去年年底省委专门印发了《关于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汇聚各方面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依据。按照要求,各单位要积极探索,严格把握设置范围、职位名称、资格条件,特别是大数据局、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金融办、交通厅等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强的部门可以先行先试,加快组织实施。

(七)推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近年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北等地纷纷部署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拉开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楼阳生书记在山西工作的时候,部署推动完成了山西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山西省直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个精简为370个,编制从6.7万名减至2.7万名,精简69%,编制精简近59%。相较而言,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任务还比较繁重,截止2019年底,全省仍有事业单位7.1万多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总量大、人员多,机构设置“虚大空”“小散弱”,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时过境迁,还不适应与现代化河南建设对“事”和“业”的要求。有的职能弱化,有的业务萎缩,有的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有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为有效破解这些问题,去年年底,楼阳生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动员会议,明确了14个行业领域和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改革任务,对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我省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按照省委要求,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统筹有序推进。省直层面,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省委既定的时间节点,抓紧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审核,加快组织实施,确保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上半年完成。市县层面要及时跟进,围绕调整优化布局机构、强化基本公益服务、控制机构编制规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方案出台,推进职责任务相近的事业单位跨部门整合,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理顺政事管办关系,减少职责交叉,明晰功能定位,提升整体服务效能,确保年底前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二是严格组织实施。要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原则和“条块结合”的思路,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专业性、技术性、公益性,推动资源集约、优化配置、效能提升。要抓好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推动机构编制等相关政策落实,特别是要把组建班子摆上重要位置,压实责任,严明纪律,强化监督,推进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真正改出活力、改进工作、改善治理。三要突出工作重点。要加快推进省直机关事务改革,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南省省直机关事务统一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统筹优化省直部门不动产、公务用车、住房保障、公务接待等后勤资产资源配置,整合组建省直机关事务保障机构,完善省直职工生活保障机构,建立资产统筹调配、资源节约利用、服务规范高效的后勤保障体制机制。同时,要分领域、分层级抓好科研机构、数据信息机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医院等机构部门的改革任务。

(八)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改革。从目前我省的情况看,审批事项较多、监管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滞后、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抓落实的力度和效率,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持续深化,提高电子督办工作平台工作效能。加快推进省级政务服务大厅组建,推行“一门一窗、一站一次、一网一键、一制一章”服务,推动省级审批事项大厅之外无审批,同时加密省级联审联批频次,做到一周一次。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分批取消和下放1094项行政许可,去年国务院又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作出安排部署。下一步,我们要稳步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进一步提高商事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推进证照领域各项改革举措,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区域和事项“两个全覆盖”。深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推动更多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实施以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建立政府靠前服务、部门协同监管的新型管理模式,变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三是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力推进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建设,统一工作门户,深化监管事项清单管理,加强非现场监管应用,打造掌上监管系统“豫正管”品牌,将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成为全省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的总门户、总核心、总枢纽,加快构建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牵引的社会治理“一网通管”体系。四是完善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楼阳生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是用翅膀来投票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来投票。”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我省得分为80.90分,在全国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要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开展我省试点,建立先进经验及时复制推广机制。持续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实施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创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区)。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制定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政策措施清理专项行动。五是建立健全“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长效机制。楼阳生书记指出,“万人助万企”是推进我省发展重要抓手、优化环境的重要名片,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就召开了“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提出要在“八个深化”上下功夫,我们要按照省委要求,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持续推进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核激励“四个机制”,创新实施有诉即办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企业诉求,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九)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民生无小事,我省作为人口超1亿、GDP超5万亿的大省,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倒数,虽然近年来我们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节省的资金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持续加大民生支出,但是我省民生领域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要用改革的办法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建设以“一老一小一青壮”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开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改革试点,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过上更高品质生活。一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教育是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也是让全省老百姓心焦的民生大事。要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提”,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改”,完善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考”,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双评”。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治理攻坚年”活动。同时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素质提升工程为重点,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办学体制改革,推动河南由职教大省转向职教强省。二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我们要围绕防控全链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着力破解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建立高水平的疾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要统筹推进国家区域中心、省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中心“四中心”联动发展,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为全省参保个人及参保单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创新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增加中医治疗住院病种100种。稳步扩大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确保今年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少于100种,医用耗材不少于10种,基本实现我省用量大、金额高药品集中采购全覆盖。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化疾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要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探索“医、康、养、护”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办法,推进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扩大至基本医保全体参保人员。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

四、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任务书已经明确,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全部改革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全局事业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工作全过程谋划部署、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和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建立完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释放改革综合效应。省委深改委负责全省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专项小组负责对本领域改革问题的研究,做好本领域改革任务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和总结评估,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要问题;省直各部门负责抓好本部门改革任务的谋划和论证,研究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抓好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加强组织协调能力,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本地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责任,既不折不扣推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省委改革部署在本地贯彻落实,又结合实际谋划推动本地重大改革。特别要完善“专班+清单”落实机制,建立针对重点改革事项的工作专班,研究解决跨区域、跨领域重大复杂问题,形成领导领办、部门联办的工作合力。

(二)创新督察督办机制。省委成立督查委员会、下设10个督查组,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其中,督查六组负责省直部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情况督查。同时,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豫快办”管理平台进行亲自调度,推动我省改革事业在全面上、在深化上不断开拓新的局面。一是健全台账管理制度,持续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督察落实,对既定的改革部署要盯住不放、时时跟踪、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及时解决推进落实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推进、按时完成。二是创新督察方式,以省委成立督查委为契机,不断完善督查机制,加强对省直部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情况督查;用好省委豫快办督办平台,探索开展“网上督察”“开门督察”,建立重点改革事项督察台账,健全周清月结、专项督察等制度,切实提升督察效能。三是充分借助“外力”,进一步充实改革咨询专家库,充分发挥“外脑”作用,遴选更多专家学者,参与重大改革事项咨询、调研、论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突破“自拉自唱”的传统模式,借助研究咨询机构独立性、专业性优势,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实效。

(三)深化试点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要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一是鼓励基层探索,基层改革创新一头连着广大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保护好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能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为面上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二是及时总结推广,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及时总结提炼,上升为制度性成果,通过召开改革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及时在全省复制推广,发挥改革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省级改革试点管理台账,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制度改革试点,要提前预警、督促落实,争取早日形成制度成果。建立分类指导管理机制,对关联度高、互为条件的改革试点,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对领域相近、功能互补的改革试点,探索开展综合配套试点,推动系统集成。

(四)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改革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一是完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把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评价标准,坚持日常考评、自查自评、集中考评相结合,坚持督察与考核相结合,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重点考核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情况。二是健全红榜通报激励机制,紧紧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选评典型案例,探索内部评议、专家评审、网络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典型案例的创新性、典型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等属性。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将红榜通报激励情况作为对省直单位和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年度改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不断优化全面深化改革考核在省委综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作为干部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此外,我们拟设立河南省改革创新奖,推动涌现更多高标准高质量的改革创新成果。

(五)完善宣传引导机制。改革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独奏”,必须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齐心奏响改革的“交响乐”。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与各类新闻媒体长效合作机制,用好“改革兴豫”宣传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把改革的新精神、新政策、新举措讲清楚,凝聚改革共识。二是讲出改革成果,通过改革简报、改革案例选编、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深入宣传改革带来的明显变化、取得的突出成效,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三是讲好改革故事,深入挖掘报道改革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激励人、带动人,在全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河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河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一文读懂河南如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2022河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河南为何要再造优势?又如何再造优势?

【2022河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一文读懂河南县域经济何以“成高原”!

【2021河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来了(楼阳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2浙江公务员遴选重要考点】袁家军:数字变革高地建设再加速 助力“先行示范”再引领

下一篇: 【2022河南省直遴选复习资料】河南省“十大战略”详解大汇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