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补短板 创品牌 推动服务业提升发展
——在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清华书记对全区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下决心补上服务业发展这块短板
近年来,我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规模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提供就业能力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5925.16亿元,占GDP比重3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4%,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2.4和3.7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比例达到28%左右;对全区地税增长的贡献率近80%。但是,必须看到我区服务业发展仍存在很大不足,短板效应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比重低,增速慢。全国经济已由工业主导转变为服务业主导,产业结构演变成“三二一”,而我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仍是“二三一”结构,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比较弱。目前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国排第22位,比全国低10.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国低18.2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口比例比全国低11.3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差距大,在中西部地区也处在落后位置。“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5%,比“十一五”慢了3.05个百分点。2004-2014年,全国服务业增速有9年高于GDP增速,而我区正好相反,有9年低于GDP增速。
规模小,层次低。行业结构上,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目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比重超过40%,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左右,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区规上企业开展有电子商务的比重仅5.3%,而国内发达地区已达40%以上。产业配套上,产业间关联衔接不够、产业链不完整。比如我区北部湾的港口码头等硬件还不错,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港口相比,我们缺港航服务业,缺市场交易平台,缺冷链物流,缺服务配套,堆场变不成市场。企业规模上,限下占大头,限上有规模的太少。2014年我区限上消费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限上限下比为3∶7,全国已达5∶5。地区结构上,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中心城市。2014年南宁、柳州和桂林的消费比重占全区55%以上,其他城市服务业规模小、发展不足。我区服务业结构的缺陷,造成了区内消费不断外流,市场被外省企业抢占,生产要素外流的“虹吸”现象明显。
引导少,扶持弱。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抓服务业的力度比工业小得多,不少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今年一季度自治区有关单位组织对1500家服务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认为政策完全落实到位的企业仅有10%,近80%的企业未享受到土地、财政、人才政策支持,近50%的企业未享受到税收、价格等优惠。
问题主要在:一是统筹协调不够。对服务业发展的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策措施难以集中研究制定和推行实施,政出多门现象突出。二是营商环境亟待优化。调查反映,仍有65%的企业认为审批环节过多。三是政策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我们的不少政策缺乏细化可操作的具体条款。
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是新常态下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困难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差距也是潜力,短板蕴含空间。随着我区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迈进,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这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同时国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赋予我区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我区服务业发展大有空间、大有作为。我们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树立雄心,拿出抓工业一样的力度抓服务业,加快补上短板,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我们强调加快发展服务业,绝不是说工业、农业不重要了,要辩证、科学地认识。我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桂战略。随着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服务业与工农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都离不开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实际上也是推动工农业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对于一定地域来说,则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有条件发展大工业的地方,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要努力把生产性服务业搞上去。而不具备发展大工业条件的地方,像有长寿养生、生态、民俗、旅游等丰富资源的边远地区,就要想办法把相关产业尽快搞起来,让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挑起大梁。
二、要明确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服务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规划文件,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加快构筑与国家赋予我们的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等新定位新使命相对接,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相匹配,与新型工业化相融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关于发展目标。总的要求,就是要实现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发展提速。即2015-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10%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要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达到17%左右。
——比重提高。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比重达到43%左右,总量达到1.2万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0万人左右,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左右。
——水平提升。即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内部结构优化,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涌现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响一批具有广西特色优势的服务业品牌,构建服务“一带一路”、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的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5%左右,建设100个左右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年营业额超10亿元、超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行列。
(二)关于发展定位。概括来说,就是要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广西特色,打造“四中心一目的地一试验区”。即以北部湾港为核心,西南中南地区为腹地,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航运服务体系、市场交易体系,打造面向东盟、航线网络发达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创新发展商贸新业态,打造衔接“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建成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重点,构建设施先进、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中心;与高水准的国际旅游接轨,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长寿资源,加快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关于重点产业。服务业的门类多、领域广,我们要从区情出发,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大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与会展、信息服务、海洋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节能环保、旅游与运动休闲、健康养老、房地产等13个重点产业。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优先发展国家战略的“国字号”服务业,打好我区服务业的“东盟牌”“民族牌”“特色牌”,打响广西在区域、全国乃至东盟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九大品牌”。
一是港航物流业。围绕构建重要门户,面向东盟着力建设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群,提升西江黄金水道功能,打造国内一流水准的现代航运服务基地。实施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扩大物流总量、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制造业供应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物流、智慧物流、城乡配送为重点,依托港口资源、机场、沿交通干线、综合枢纽、中心城市,优化布局一批现代物流重大工程,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加快发展海铁、铁水、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提升发展沿海港口物流、西江通道物流和空港物流。积极培育船舶融资、船运保险、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业,鼓励发展国际船舶管理、船舶交易、航运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扶持国际航运经纪、船舶交易签证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海事法庭、国际海事仲裁机构、海上救援中心、北部湾航运交易所。
二是金融商务服务业。要以跨境金融为特色,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努力把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推进信托投资、金融租赁、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建设,探索设立中国-东盟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探索建立人民币投融资中心、拆借中心,设立人民币投贷基金、引进外资股权私募基金,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支付清算中心。
三是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等相关产业占全球经济份额将达10-20%。我们要顺应信息化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区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珠江-西江经济带信息枢纽港。大力发展物联网、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家庭社区互联网、互联网基础服务以及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等,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三维产业等战略性新兴网络应用软件产业,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建设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外包、芯片设计等为主导的信息服务基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
四是旅游业。以建设“旅游强区”为目标,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边关风情旅游带,以及南宁、桂林、梧州、北海等旅游集散地,培育发展高铁旅游带和西江旅游经济带,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推动“泛珠”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大西南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加强跨境旅游合作,把“遍行天下,心仪广西”的旅游品牌打得更响。
五是健康养老业。健康养老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2亿,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区人口比重超过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服务业供需矛盾突出,我们的硬件和软件都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要深度挖掘我区长寿养生的优势资源,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康复、教育、医疗、科研、老年产品等一体化特色产业,促进养老与旅游、家政、保险等领域互动发展,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把我区健康养老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既要建设中高端的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又要发展面向大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重点建设南宁养老服务和桂西养生养老长寿、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西江生态养老等5个示范区。
六是生产性服务业。我区正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速转变,要围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两广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柳州汽车城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示范项目,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柳州推进服务业与汽车等制造业互动发展,实现生产与服务零距离对接,近几年柳州服务业基本保持10%的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快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广西糖网在全国食糖产销区设立配送仓点,实现了“网上购销、就近提货”,约30%的国产糖在这里完成购销和配送,机电产品、汽车、有色金属、茧丝绸、红木家具等领域也要建设这样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助推我区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柳州、桂林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和亚热带农业生物、西南民族药、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建设广西工业设计城与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提升我区工业设计水平。建立与发展生态经济相适应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交易、环境物联网等新兴环保服务业。
七是电子商务。目前我区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但产业集聚化程度偏低,配套支撑体系不够完善,本地电商平台相对匮乏,市场拓展能力较弱。下一步,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为目标,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优势突出、辐射广阔、集聚明显、保障有力、应用广泛、创新活跃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体系。深入实施“电商东盟、电商广西”工程,加快推进南宁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吸引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广西,设立面向东盟的电子商务总部。加强电子商务创新,支持制造业网络直销、线上线下业务结合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社区电商,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宽带网络,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配送能力,通过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空间;构建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提供医疗保健、家政等便捷的民生服务。规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园区,促进电商产业集聚。
八是商贸服务与会展业。要重点打造一批辐射周边和东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专业市场和金融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加快形成钢铁、食糖、汽车、有色金属、建材装饰、粮食和农副产品、中药材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体验经济,促进基础型、保障型、购物型消费向发展型、休闲型、体验型消费升级。深化拓展“南菜北运”工程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核心,整合会展资源,建设南宁会展经济核心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品牌。
九是文化创意产业。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有资源,但缺人才、缺理念、缺产品、缺服务。要培育一批创意设计人才,打造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辐射东盟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中心。加快培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艺术品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创建,支持重点园区、骨干企业和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工作室发展。支持发展广西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