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有句俗语:“一根扁担挑两个箩筐,不怕箩筐沉,就怕扁担偏。”基层的工作就如同“箩筐”,干部的压力和担子就是那根“扁担”,一头挑着上级交办的各种任务,另外一头挑着自己本职工作。如今,基层干部肩上担着的两个箩筐都很重,但扁担只有一根,如果各种任务都甩锅给基层,都放到一个箩筐里面,扁担就会挑不动甚至有折断的危险。
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如同一汪潺潺流动的活水注入基层,提振了基层干部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精气神,打通了由上而下的奇经八脉。
《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以“年”为时间单位,足以见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之决心坚毅,也折射出基层负担之压力山大。形式主义,人人喊打,打了多年,依然在打。这证明了形式主义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形式主义的里子,不是“让群众满意”,而是“让领导注意”。有的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实事,眼睛总是锁在自己的级别上面,心思花在了琢磨领导的意图上面,落在工作上就不免以一副“戏精”的面目去“套路”。“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就成了日常工作“流程”;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就成了工作的“特色亮点”。要解决这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病根儿”心理,关键在于纠正干部政绩观和强化干部考核任用上。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直指严把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只有选对人,守规矩,风清气正,才能让“戏精”没有舞台,没有观众,才能让“形式主义”这场戏唱不下去。
多年来痛批的“文山会海”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但依然存在,还有愈发蔓延的趋势。究其原因,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一些地方一些人总把开会、发文当成展现担当作为,落实具体工作的“替代品”。如果上级部门和领导不热衷于通过基层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来考察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那么“文山会海”就不会层层加码。可以说基层的干部不仅没有主动自觉的远离“文山会海”,而是被动的“乐在其中”。再优秀的干部,在“文山会海”中疲惫的“徜徉”,也会被消磨得失去进步的意志和动力。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限制发文页数字数,少开会、开短会。可以说中央已经开始针对“削山填海”治标治本,让干部们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实际工作的落实。
一位基层干部说道,“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无论哪一把“锤”都得罪不起,怠慢不得。否则,就有可能被追责问责、一票否决。不得已,虽明知不对,但被逼无奈,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深陷其中。“裹挟,不能也不敢落后于人也”,可谓一针见血,生动形象。过度留痕,督查过多这根“毒蔓”,蔓在基层,根在上级。毛主席当年曾指出:“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试想,没有上级过多过频的检查评比,哪有基层日夜不停地迎检备查?没有上级没完没了的索要材料,哪有基层挖空心思争当“表哥表姐”。《通知》中“从中央层面做起”透露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要以“以上率下、刀口向内”的勇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自省,深挖细纠,反思拷问,把该钉的钉子钉下去,彻底解决过度留痕,督查过多的问题,还基层一片知责、尽责、负责的热土。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如何破解形式主义的问题上,只有上下拧成一股绳,横下一条心,双向发力,由上而下擎蓝图,由上而下抓落实,才能够真正做到复兴路上松绑不松劲,减负不减质。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四川纪委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