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20福建省直遴选重磅学习资料】历年福建省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汇总(2011—2020)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4日在漳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漳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和省委于伟国书记对漳州提出的“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力建设工业新城,富美新漳州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41.83亿元,增长7.3%(快报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6.2亿元,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41亿元,增长0.3%;规模工业增加值1767.06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外贸进出口725.8亿元,增长4.6%;实际利用外资3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30亿元,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辖区)上涨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7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2.43%;人口自然增长率6.1‰;节能减排降碳年度目标顺利实现。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提高站位谋全局,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政府全年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支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8条措施,成立装备制造、钢铁、食品等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9.2%、位居全省第二。始终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探索开发区“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出台全国首个《特殊类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启用漳州通APP,全市94.5%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完成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任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影响,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费约48亿元,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年度任务;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8827户,增长19.5%;出台稳外贸12条措施,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大幅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积极开展台胞金融授信试点,台资企业资本便利化管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新批台资项目63个、合同利用台资23亿元。成功举办农博会·花博会、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漳州味·世界行”等活动,漳台合作、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突出抓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推动老区苏区更好更快发展。持续强化县域经济支撑,龙海市、长泰县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南靖县、云霄县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二)凝心聚力抓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主题,成立重大工业项目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工业招商引资、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工业发展、工业厂房产权分割等政策,兑现省市各类奖励扶持资金3.1亿元,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177家;完成工业投资1060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片仔癀药业列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龙轴集团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宝集团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联盛纸业、福欣特钢等9家企业上榜福建百强企业,古雷开发区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第一位。加快推动“漳州制造”智能升级,培育智能制造企业107家。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成4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中国(蓝光杯·漳州)钟表设计大赛。
(三)紧盯项目强实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276个、总投资6430亿元,85个省赶超重大项目、148个省级重点项目、596个市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百亿项目中沙(古雷)乙烯获批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漳州核电和云霄抽水蓄能电站开工投建,金龙客车实现首车下线。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签订《厦漳经济合作区合作备忘录》,40个重点协作项目有序推进。编制《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开辟精品旅游线路21条,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9%、27.1%。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新增、续展8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增2家国家级、5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26.1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三次产业结构由11.1:47.8∶41.1调整为10.1∶48.8∶41.1。
(四)精准施策解难题,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提质三年行动,市县财政安排脱贫资金5.2亿元、增长9.2%。漳州市电商助力精准扶贫案例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选编》,2019年6月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全域脱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翻身仗,抓紧抓实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耕地保护、土地例行督察以及国家森林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排查整治各类污染源,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87.8公里,常山、蒲姜岭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2%、提高4.4个百分点,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83.6%、提高29.1个百分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市不良贷款率1.17%,降幅位居全省前列,政府债务余额严控在核定限额内。
(五)统筹城乡促振兴,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探索“多规合一”,编制《漳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正式开工,福厦(漳)客专顺利推进,云平高速、后石港区3#泊位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84.7公里、农村公路225公里,中心城区路网密度提升至7.6公里/平方公里。新建燃气管网295.3公里、公共停车泊位6296个。持续推进“五湖四海”生态项目建设,新增公园绿地3166亩、绿道175.7公里,完成造林绿化15.55万亩,漳浦、东山两县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实现全域覆盖。开展“百路千村”专项行动,深化“两违”综合治理,处置“两违”面积823.2万平方米。智慧城管一期建成投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114个美丽乡村建设,“345”示范工程成为全省典范,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全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深化“两高”沿线环境整治,新建改造城乡公厕460座,整治裸房9882栋,配备在册农村保洁员8507名。建设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全市共拓展农村快递物流站点1352个。
(六)扩量提质优服务,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加速补齐“四难一差”短板,完成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9.07%。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新建续建职教园区、漳州一中新高中部等370个教育补短板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6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3.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88.9%,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建设市医院总部院区,完成县级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新增床位4275张、卫技人员3785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农村幸福院305个,新增养老床位4913张,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475个村(居)。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133套,解决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4904套,办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80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7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新增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在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上共有89名漳籍运动员获奖。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建立“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探索建立“社区(乡村)110”,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形势稳定向好。持续以创业促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94万人。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民族宗教、档案、社会科学、防汛防台、防震减灾、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外事侨务、援藏援疆援宁等工作扎实开展。
(七)砥砺初心担使命,自身建设有效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动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台为基层减负20条措施,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全年下降11.25%。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优化职能职责,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运行更加高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312件,办复率均为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514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及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漳部队、武警官兵、应急救援队伍、中直省直单位和来漳创业务工人士,向关心支持漳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使命重任在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动能接续不足,实体经济面临挑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与新时代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干部作风与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还不匹配。在下一步发展中,我们要直面问题、对标对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全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二、奋力做好2020年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强化产业支撑,强化项目带动,强化需求牵引,强化放权赋能,强化三大攻坚,强化民生导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打造工业新城、建设富美新漳州,奋力当好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先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辖区)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9.7%左右;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
(一)聚焦赶超目标,激发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聚力营造更优发展环境。以实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改革后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面推行“e政务”,提高网上办事大厅和漳州通APP“一网通办”水平,力争“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78%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完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继续打造一批“双创”支撑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深化国资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推动“双百行动”、国企混改及员工持股试点。
潜心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创新实验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的带动作用,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前沿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实施“三高”企业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出台数字产业发展政策,加快中科智谷、芯云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5%以上。启动5G规划建设,促进5G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加快发展平台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赛事经济等新兴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重视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力争海洋经济总值突破2700亿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土楼金色世遗、谷文昌红色经典为引领,持续打响“花样漳州”品牌,力争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总收入增长20%以上。整合体育场馆资产资源,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持续释放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潜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三个一百”活动,培育更多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和优质上市企业。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积极搭建供需平台,依法合规采用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交通、能源、市政等补短板重大项目。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支持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推动企业应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等政府增信资金作用,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创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加强招投标全流程公平竞争审查,常态化做好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做实领导干部挂钩帮扶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坚持工业引领,聚合资源建设工业新城
打造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支持古雷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坚持“油头带动、链条延伸、设施配套”,推动古雷成为工业新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古雷PX、PTA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推动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年内投产。全面提速古雷精细化工园规划建设,先期连通福海创邻二甲苯-腾龙化学苯酐-春达化工增塑剂/新阳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链,力争引入工程塑料、己内酰胺下游、腈纶氨纶精纺下游等产业链,促进石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码头、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配套,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试点,探索组建供电联合体,提升园区服务配套水平。
定位高新壮大先进制造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1144”工程,加快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化百亿龙头、千亿产业集群培育,继续研究出台专项产业培植政策,精准扶持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新培育形成若干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实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5%。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争创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三百千”工程,鼓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触网上云”,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
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园区管委会职责,组建开发运营公司,探索园区社会事务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完善道路、供能、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做好科技、物流、生活等配套,提升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承载力,精心打造“生态园区”“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等产城融合示范区。围绕产业基础选准产业门类,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改造提升,构建特色凸显、区域联动、错位发展的园区格局。
(三)突出项目支撑,扩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
高质高效推进“五个一批”项目。用好国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政策,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安排重点项目641个、总投资6871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1626亿元。强化重大项目攻坚,健全市级重点项目分级挂钩、协同推进机制,加快推进漳州核电、云霄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促25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库、补短板投资项目库,精心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强化项目跟踪管理和储备接续。完善要素协同保障机制,提升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成效,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用林用海需求,促进有效投资持续放量增长。
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福厦(漳)客专、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港尾铁路、漳武高速、联十一线、LNG码头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统筹做好漳汕高铁、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沈海高速漳州段改扩建工程等前期工作。继续实施一批补短板工程包和十大惠民特色工程包,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供水、污水、雨水管网各120公里,燃气管网100公里,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3个,确保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市政等重点领域投资不低于去年。提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基础设施投入。
提高招商引才精准性专业性。坚持“一把手”招大商、高位嫁接招好商,强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用好12条工业招商措施,再引进一批上市企业、重大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强化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着力在招大引强、聚新培优上实现新突破,力争新签约项目25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畅通产学研用联动机制,聚力“双招双引”工程,依托园区、创新平台、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双创人才集聚等引才计划,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
(四)优化发展格局,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充分用好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和发展投资基金,加快23个重点协作项目建设进度。围绕铁路、高速公路、能源、水利、信息等领域再策划生成一批项目,联合打造大港口、大枢纽、大通道。推动厦漳经济合作区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阶段,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创新项目融资模式,协同开展招商引资,携手共建产业园区。拓展区域合作内容,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资源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全力推动中心城区提档升级。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做大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和监督体系,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强城市环路与中心城区路网衔接,力促圆山大道、南江滨路、东环城路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打造便捷的循环交通体系。落实海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城市双修”,加快推进西湖、长福等重点片区开发改造,完善老城区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造提升漳州古城。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扎实推进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开展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完善智慧城管运行机制,保持查处违法建设高压态势,集中整治交通堵点,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资源要素跨县域市场化流动。坚持以兴业促兴城,继续推动“一县一主业”,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深化县域综合改革,做强县城、做美小镇,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申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各县政府所在地撤镇设街道,加强中心乡镇规划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提升培育特色商圈,活跃县域消费市场。
(五)致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打赢精准脱贫稳定提质攻坚战。坚持同等优先、适当倾斜,支持老区苏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推行缓解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促进相对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完善和强化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促进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对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634户2198人开展“一户一策”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落实东西部对口协作部署,继续做好援藏援疆援宁工作。
做强做优特色现代农业。整合优化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建设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5个、农产品初加工中心43个,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34个,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60个,建设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1个。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稳定生猪生产,确保存栏107万头以上。用好“蜜柚节”“兰花节”“茶王赛”等活动载体,借力电商平台,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推进一产“接二连三”,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扩大农村物流覆盖面;充分挖掘农村旅游消费潜力,发展休闲农林渔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认真落实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任务,坚持“三减量、三利用、三提升”,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高质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扎实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实施“345”示范工程,突出规划引领,加快试点村规划编制和修订。实施科技特派员百企千村工程,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深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一革命四行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公厕162座,完成9400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推动乡村公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两高”沿线环境,完成农村“三线”规整,持续推进“四旁”绿化,建设50个裸房整治示范村。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规范农村住宅审批。健全农村保洁员制度,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农村污水治理,实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六)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认真落实中央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政策,提高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开放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开放领域,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启动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注重发挥侨乡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讲好漳州故事、传播漳州声音、展现漳州魅力,吸引海外侨胞回漳投资兴业。
着力稳外贸、扩出口、拓市场。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经贸摩擦和贸易壁垒,支持更多企业参与AEO国际互认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企业稳预期、稳信心、稳运行、稳经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提高原产地证书、商事证明、货物暂准进口单证册等签发效率,推动口岸通关提速降费。积极拓展多元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和新兴服务业,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深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和欧洲、东盟等市场潜力,引导单一外向型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厦洽会溢出效应,提高进口及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充分发挥漳州对台优势,积极探索“新四通”“小四通”对接洽谈新路径,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全面落实各级惠台政策,优化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和其他台胞服务窗口建设,全方位鼓励支持台胞来漳就业、创业,更好满足台胞在教育、购房、就医、参加“五险一金”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推动更多领域对台先行先试。在用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漳台农渔业、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标准互认、采认,支持台企在漳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加强对台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推进漳台农业、食品、石化、特殊钢铁、精密机械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台湾人才引进工程、乡情亲情延续工程,深化对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七)补齐民生短板,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钉钉子的韧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八大污染攻坚战源头治理,努力实现环保指标和群众感受双提升。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探索实行“矿长制”“净矿出让”“绿色矿山承诺制”等机制,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科学有序。实行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深化“散乱污”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治理,确保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突出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确保长制久清比例90%以上。建立九龙江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完成造林绿化11.5万亩。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年底前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3%和90%以上。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控,促进海漂垃圾综合整治,严防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重点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和交易场所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和处置机制,合理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稳妥推进公民办同步招生,推动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258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1.35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市职教园区、漳州一中新高中部等项目竣工投用,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培育180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办好特殊教育。深入实施健康漳州战略,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市新增床位2407张、卫技人员2890名。全面推进医疗“创双高”建设,提高“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扩建漳州市中医院。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落实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一批养老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项目,继续办好老年教育,确保城乡养老设施覆盖率70%以上。抓好“菜篮子”工程,升级改造一批农贸市场,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力争一期工程清明节前建成投用。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福建承办第44届世遗大会为契机,落实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六个一批”任务;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造提升中国女排体训基地,规划建设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多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住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实施主城区免费公交试点等2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创业带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3.88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标准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抓好棚改项目建设,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3022套。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有针对性地帮扶城乡无供养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漳州。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运用好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和“枫桥经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社区(乡村)110”建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完善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建立高效专业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防汛防台、消防、地震、气象、地质等工作,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启动编制漳州市“十四五”规划,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海防和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帮扶少数民族乡村发展。
三、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始终如一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将秉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巡视、审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有效治理,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着力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职能,全方位精细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培育专业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强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贸市场管理等领域立法。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科学依法决策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监察委、审计、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从严从实,深入转变作风。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盯发展难点、民生热点,寻求破解良策。坚持把立规矩、严督查作为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强化制度意识,严格制度执行,切实抓好政策落实。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与目标考评,健全失责问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我们有幸处于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更有责于初心不改、使命不殆、奋斗不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力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先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美新漳州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