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中,齐抓共管是一个高频词,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大凡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和要求高的工作,确需发动和依靠相关部门同心协力,才能抓住管好。然而,现实中有些齐抓共管却变成“齐抓”都不抓、“共管”都不管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彰显了党中央强烈的责任担当,也为治理“不抓不管”现象提供了重要启示,这就是必须围绕责任担当从多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以顾全大局涵养责任。有的部门及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本位思想严重作怪,他们将目光紧盯部门和个人利益,有了好处争着抢,见了难处赶紧躲,以致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和扯皮,也使得需要协作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戮力。因此,在完成一项综合性工作时,相关责任人要本着团结合作的愿望,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从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度,主动配合其他部门或其他人,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才能抓出结果、管出成效。
二是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一些综合性工作在齐抓共管中“变了味”,大多与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有关。所以,要杜绝责任主体之间的相互推诿现象,顺利实施和推进齐抓共管,主管部门需要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作职责分解到相关部门,各部门再将职责进一步明细化,该谁抓的谁抓、该谁管的谁管。通过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层层细化责任,确保责任分工清晰到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局面。一旦哪个环节发生差错,应该由谁承担责任清楚明白。如果分工不到位、责任不明确,那么齐抓共管只是一句空话。
三是以完善协作落实责任。抓住管好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事务,必须建立健全协作机制。首先,确定负总责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由其统一分割和管束其他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消除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同时营造一种各负其责、同向发力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各部门优质高效地共同完成工作。其次,在对一个总体性任务进行分解分配分工时,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要落实好每一段工作的权利和责任,防止“踢皮球”现象。第三,为避免把分工当“分家”,还要明确一个整体性工作衔接环节的牵头单位及负责人,让其统筹协调,解决部门之间因无人问津而致管理漏洞的问题。惟有健全协作机制,齐抓共管才会有好结局。
四是以严肃考评强化责任。推动齐抓共管强起来,还要健全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硬性约束机制,加大对责任主体渎职失责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对那些玩忽职守、推诿扯皮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及人员,要严“打板子”甚至依法严惩,决不能是“一笔糊涂帐”。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和纪律执行,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坚持约束、爱护和激励并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和不谋私利者撑腰鼓劲,提拔重用干实事、干好事和干成事的同志,发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激励功能和标杆效应,增强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将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杜绝“旁观者”现象。
五是以增强党性夯实责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内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解决齐抓共管中的不作为问题,还须与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结合起来。“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作为重要遵循,“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以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