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厕所的卫生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整治环境,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持续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带来的健康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是大幅提高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993年,第一次农村环境卫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7.5%。到2016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0.3%,东部一些省份达到了90%以上。在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居住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具有完整上下水的水冲式厕所已经基本普及。
二是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开展农村改厕,对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减少蚊蝇孳生,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医改农村改厕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显示,项目地区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由37.5/10万降至22.2/10万,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5.2%、25.1%和37.3%。特别是血防地区改厕村的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三是明显提升了农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通过进行厕所改造,帮助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个人卫生行为形成率得到明显提高,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有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4%以上,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实施改厕后,大大降低了蚊蝇密度,居住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农村改厕与沼气池建设、改厨、改圈相结合,实现了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另外,由于节约了肥料、燃料等费用支出,改厕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改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和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也是对全国卫生计生工作的要求。下一步,全国爱卫会和各成员单位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提高改厕质量。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调动群众改厕的积极性,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确保完成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的目标。同时,虽然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3%,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只有60.5%,需要进一步提升改厕质量,力争2030年实现全国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二是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指导,推进技术创新。强化应用技术研究,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南北方气候差异、缺水和高寒等特殊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进行研究,解决改厕技术瓶颈问题,探索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卫生厕所改造模式。
三是加快城乡公厕的建设,不断满足新时代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推开旅游景点、公路沿线等人口较集中区域,以及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厕所建设。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厕所问题,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和广大患者的健康,要优先予以解决。
四是加大宣传倡导力度,营造全方位参与支持改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科学使用和维护管理厕所,巩固和扩大农村改厕工作成果。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