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普法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思想旗帜、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真正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实现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发展。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新时代意义
1986年,我们党决定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目前正在实施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起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什么党的十九大要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新时代全民普法有哪些特别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把握。
一、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予以揭示,作出新的表述。从社会生产方面看,“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社会需求方面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包括全民普法在内的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促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以有力推动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化解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法律如何得到普遍遵守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问题。毫无疑问,全民普法与法律实施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全民普法力度越大,全民法治意识就越强,法律就越能得到尊崇和遵守。全面依法治国的爬坡过坎,迫切需要全民普法转型升级,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要通过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落实“七五”普法各项措施,使法治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破解“孝公难题”,促进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在何处?特就特在党的领导,特就特在全民普法。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使法律为人民所用,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全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法治建设模式,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在我们这个人治传统深厚的国家,运用国家力量开展全民普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誉。全民普法不仅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在全球依法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使命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全民普法,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一、推动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提高。党的十九大要求,“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只有不断养成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把法治基因融入民族血脉,造就具有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法治中国这座大厦才能建立在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核心在于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大量的法治实践证明,只有内心尊崇法治、信仰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新时代全民普法就要更加注重从宣传法律知识转变成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引导公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尤其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平等地行使权力或权利,平等地履行职责或义务,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
二、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党的十九大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时代越是强调坚持党领导一切,就越要求把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落到实处,就越要求全体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做到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已有的制度需要很好地执行,并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强化刚性约束。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突出学习新修改的党章,推动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提倡一把手带头讲法治课,推广政府常务会前集体学法等做法。加强法治培训,把宪法法律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其他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必修课。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切实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不经合法性审查程序,不得作出决策。
三、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足见其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治中国的精神构成要素,日益成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代全民普法不能停留在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上,更需要润物无声、立心铸魂,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养民族法治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现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三)要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四)要充分用好文化传播的手段,创新对外法治宣传的平台和渠道,努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树立中国法治形象。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
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重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时代全民普法要有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就要牢牢抓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落到实处。
变普法与执法“两张皮”为普法与执法的有机融合,增强普法实效。执法过程中的普法是最有效、最具针对性的普法。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意味着普法的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执法,就由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普法,在哪里执法就在哪里普法,使单纯、静态普法变成综合、动态普法,使宣传书写着的法变成说明解释执行中的法。把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一)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不仅要在每一起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而且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严格执法,(二)要让人民群众知道为什么这样执法,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要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充分利用案例释法说理、解疑释惑,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四)推行说理性执法,把普法融入案件受理、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告知听证、处罚决定和处罚执行等执法活动全过程,加强各类执法文书的说理性。(五)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和事件,组织执法司法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权威的法律解读,正确引导法治舆论。庭审是最生动的法治课,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是最好的调研形式之一。(六)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变普法主管部门“独唱”为各部门“大合唱”,形成大普法格局。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意味着国家机关既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也是普法释法的责任主体。没有执法权但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行业也担负着普法释法的职责,“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成为“谁执法谁普法”的必然延伸。这将使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的“独唱”,变成各部门行业的“大合唱”,由过去的“小马拉大车”变成“群马拉大车”,由最适合的人干最适合的事,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就要充分发挥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发挥成员单位带头作用。注重总结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促进形成在执法全过程普法、全员普法的新局面。建立普法信息化大平台,使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普法工作在网上实时更新,做到可视化、可量化、可考核评估,使全国普法工作形成有机整体,产生集约效应。
变普法“软任务”为“硬指标”,以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推动普法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发展,关键是落实国家机关的普法主体责任,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就要配套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系统需要解读释明的法律法规规章目录和重要举措,为落实普法责任提供基本遵循。推动各责任主体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统一向社会公开,便于社会监督。建立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考核工作,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把普法工作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