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本是为了降低公务用车开支,让干部下乡更“接地气”,解决公车私用、超标配车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随着各地推进公车改革以来,不少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现象,这完全违背了公车改革的初衷。
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下乡是干部的职责所系、工作所需。干部下乡,是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是保证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部分干部以“没有公车”的借口,不下乡、不办事,是典型懒政、“不作为”的表现,不仅疏远了干群关系,更是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干部“没公车不下乡”现象是一个热点话题,各位准备参加2016年公务员遴选考试的朋友需重点留意。公选王遴选网梳理其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分析】
车改和干部下乡绝不是矛盾的。车改后,公车虽然减少了,但国家也出台了发放车补的相应配套措施,保障各地干部工作用车所需。只是有些干部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出门坐公车的惯性思维上。没有公车,是广大干部下乡能够克服的客观条件。如果以此为借口“不愿下乡”,干部的职责意识和为民情怀就打了折扣。
究其根本,公选王遴选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思想意识出了问题,个别干部用公车办公事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没公车不下乡”是理所当然;
二是部分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奉献精神的缺失,没有一颗为老百姓服务负责的心;
三是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干部在制度漏洞中“偷懒”。
干部下基层的意义
干部下乡,是为了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如果干部不下乡、下乡“蜻蜓点水”,那么了解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就会有偏差,最终就会导致制定的政策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政策就不能真正适应改革发展,不能真正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事求是”便无从谈起。
干部下乡,是为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地方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贯彻执行情况中的问题。如果干部不下乡,下乡“走马观花”,只靠基层报材料,就不能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便只能是空谈。
干部下乡,是为了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是保证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如果干部不下乡、“点个卯”就回来,那么就很难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很难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无从谈起。为人民服务也只能是喊喊口号。
【解决措施】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何破除“没公车不下乡”的说辞?公选王遴选网认为要从干部自身建设、任用考核机制以及干部监督着力。
一是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下乡是职责所系,实属本分,有没有公车都应该下乡,岂可讨价还价?公车改革,发放交通补贴,初衷是为公职人员下乡提供方便,各级干部就应该经常走村入户,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农村所需、把握农民所想,农业才有干头,农民才有奔头。
二是要强化群众观念,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果心里没有装着老百姓,就算配备了足够的公务用车,无非是为自己“公车私用”“车轮上的腐败”提供方便,如果心里装着老百姓,就算没有公车,也会想尽千方百计走村串户。因此,“没公车”切莫成干部“懒政”的托词。
三是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让干部“没有公车常下乡”成为常态。
为避免干部少下乡、不下乡,必须采取严格管理、严格考核、问责追究等制度性措施,避免岗位空转、责任抛荒,坚决纠正一些人借车改打掩护当“甩手掌柜”的错误念头。将“下乡”形成制度,规定并坚决执行干部进基层的规定。要让深入群众成为一种常态,让干部没公车常下乡成为一种常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