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2016公选遴选复习资料】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35)——听其言,观其行
习大大的话: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摘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出自】
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西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释义】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这句话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疾贪》。《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它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切中要害。《疾贪》是会议辩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贤良的人都认为“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即只有管理老百姓的官吏廉洁奉公了,那么“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老百姓就没有不效仿的。所以桓宽认为,想要影子端正,必须端正身体,想要下边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所以贪婪卑鄙的弊病在领导而不在下面,需要教训的是当政者,而不是老百姓。
桓宽的态度很明确,社会出现的问题不在百姓,而在于官场腐败。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官场腐败。腐败是公权的附着物,有公权存在,腐败就不可避免。因为公共权力是国家为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设置的,由于公共权力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势地位,使公共权力在运行中产生具有内在倾向性的自由扩张,导致公共权力成为了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异在力量,腐败因此产生。所以官场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深蒂固的社会难题。因此倡导为政清廉,惩治贪污腐败也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桓宽关于治官先治贪的思想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真宗赵恒,为防止官员腐败,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用人考核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套监察官员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的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设立的御史台,专门监督官员的行为,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纪委监察部门。因此宋真宗时期官场贪污现象大大减少,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经济总量占世界的80%,画家张择端用流芳百世的《清明上河图》来描绘了此时的清明盛世。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打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曾经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后来他登基皇位后,重典治吏,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肃贪”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虽然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是贪污腐败,常常成为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对此历代统治者都深有体会。清代开国皇帝顺治曾说:“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基于此种认识,清朝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廉政措施。
当今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个春秋,由成立之初的小党发展壮大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形势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导致腐败现象时有发生。2015年1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为此党中央接连掀起“打虎拍蝇”的反腐风暴,“老虎苍蝇”纷纷中招;“猎狐行动”和“天网行动”让外逃贪官惶惶不可终日,犹如丧家之犬;各级巡视组深入走访,不放过一个腐败死角,让各级党政官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越雷池。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时就明确指出来,中国的问题主要在于党,党风不仅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国家的荣辱兴衰。“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这句话是向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发出的反腐信号,只有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根本上改变社会风气,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也一定是一个吏治清廉的国家,也只有进行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活动,国家才会和谐强大。
更多精彩请看>>>【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