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0河南三门峡市遴选考点】2020年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安伟)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0-06-30 阅读: 11091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地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重要复习资料。公选王遴选网提示您,2020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是2020三门峡市直遴选考试重点,需认真学习。

公选王有话说,近来各省市的遴选考试已经开始了,大家的备考工作要开始了,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20年河南省直遴选重磅学习资料】历年河南省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汇总(2012-2020)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4日在三门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安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一季度工作回顾

201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提升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完成1443.8亿元,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4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4亿元,增长9.3%,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同步、三个高于”,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在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7%,降幅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6%,降幅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保持了全省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前两个月分别收窄3.7个、8.7个和4.6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稳步提升,为实现上半年“由负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引入宝武铝业、星能科技、中科芯时代、猛狮科技、易事特等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核心,以汽车芯片、汽车板、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充电桩为配套支撑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速达纯电动汽车实现量产上市,订单突破1万辆,顺利通过欧盟认证,首批200辆汽车出口德国,国内外市场开拓迈出坚实步伐。总投资35亿元的星能科技植物电池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25亿元的猛狮科技高端锂电池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易事特“5G+科创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中科芯时代集成电路与新材料应用产业示范园项目签约落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均实现历史最快增长;三门峡崤云公司等3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各类创新平台达386个,创新能力更强,技术支撑更加有力。

——特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敏锐把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升级形成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摄影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发展新优势。成功争取13至17连续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摄影家培训中心落户三门峡,中国摄影艺术馆即将开工建设,打造摄影艺术文化高地迈出坚实步伐。第25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暨第7届特博会、三门峡黄河国际马拉松、天鹅女子马拉松等亮点活动成功举办,天鹅湖湿地旅游度假区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上报国家,“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城市名片更加闪耀。特色农业发展连创佳绩,陕州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灵宝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卢氏县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二仙坡果业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提升发展迈出新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群众、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国投金城冶金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产值突破80亿元,开创业界先河;宝武铝业铝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带动全市铝工业实现质的提升;朝辉铜业、华鑫铜箔等铜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中国铜箔谷”雏形初显。全省唯一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落户我市,开创了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化、集约化新模式。为民服务更加高效快捷,“线上三门峡”APP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省注册用户最多的地市公共服务APP,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逐步向民生领域拓展。城市建管水平持续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圆满成功,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国道310南移、国道209改线、陇海铁路取直工程有序推进,城市瓶颈制约即将彻底破除,迈入舒筋壮骨的新时期。职教园区和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河南能源工业技师学院成功升格大专,形成了“一本四专”高等职教新体系,全年新招生12079人,创历史新高。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取得阶段性重要胜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行动号令,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密防控疫情,全力救治患者,加强应急保供,维护社会稳定,总体上实现了“四个率先”“两个最低”,即2月21日率先成为全省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的省辖市,2月27日率先在全省实现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3月上旬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复工复产,4月16日率先在全省出台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百万人口确诊率、确诊人口感染率均为全省最低,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省委王国生书记高度评价“三门峡疫情防控工作见事早、行动快、有力度、有章法、有实效,尤其是运用大数据推进疫情防控,真正用到了点子上、用到了关键处”。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抽调3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倾情倾力向武汉和南阳、信阳捐赠防疫物资,展现了“大爱无疆、同心抗疫”的崤函风骨,书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疫赞歌!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逆向而行、严防死守、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和医护工作者,向全力支持、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千方百计抓运行、稳增长。始终把稳增长作为稳全局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抓运行。建立“电量日监测、价格周报告、运行月分析”监测机制,及时对保底线、防风险、稳运行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调度,着力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稳妥处置义马气化厂“7·19”爆炸事故,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强服务。坚持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34家。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30条措施,累计减税降费19.3亿元,清理拖欠企业账款4.7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扎实推进“百千万”融资服务行动,335家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累计获得17.1亿元专项信贷扶持;市金融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对接发放资金16.8亿元,“金融超市”初具规模。扩投资。深入落实市县领导分包、半年观摩、年度考核等项目推进制度,219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东能科技赤泥综合利用等82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力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全年增长15.4%,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8.3%,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紧盯目标抓攻坚、补短板。坚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守好发展底线。扎实开展精准脱贫。持续打好“五大硬仗”、开展“七大行动”、实施“四大工程”,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百千万”工程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完成2.6万人脱贫、203个贫困村退出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63%,卢氏县顺利脱贫摘帽,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精准抓好“六控”落实,扎实开展“四水同治”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深入推进“三散”治理,加大“双替代”力度,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7天,排名全省第2位,PM10年累计平均浓度完成省定目标,圆满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大气、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均居全省前三位,获得省级生态补偿金奖励2500万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底线工程,逐个摸清底数,逐项制订方案,逐步加以化解,全市综合债务率和债务规模稳定在全省中低水平。积极构建金融风险联防机制,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和陈案处置,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去降补”。关停煤电机组1.2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22万吨,房地产去库存周期保持在8个月,新增电力直接交易用户75户,累计降低用电成本4913万元。推动工业加快转型。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121个,完成投资141.7亿元,骏通公司半挂车智能制造生产线等91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全年实施改造项目192个,培育绿色工厂14家,评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4家,开曼铝业、仰韶酒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速达汽车、华鑫铜箔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省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41个,累计完成投资64.7亿元,新引进三门峡中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4个,入选省级物流枢纽城市目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1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2.9亿元,分别增长16.2%、16.4%。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6.9亿公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灵宝苹果、陕州红梨等6类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4个,完成1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130个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标准,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四)坚持不懈促改革、扩开放。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持续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努力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数字大脑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天以内,不动产登记基本实现1日办结,政务服务“网上办”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如期完成,52家“僵尸企业”债务化解、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工作实现“三到位”,工作成效保持全省前列。农村土地确权改革大头落地,“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全市1296个行政村清产核资、股东核定、股权配置等工作全面完成。新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9家,灵宝农商行挂牌开业,全市农商行改制工作圆满收官。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年签约各类招商项目117个,总投资762亿元,在峡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达到43家,跨境电商备案企业突破220家,进出口总值达157.7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41.5%,居全省第2位。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成功举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第三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暨四市联席会议,在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六大领域达成20项合作协议。

(五)持之以恒打基础、强支撑。坚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统筹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对内加强城市功能建设。《百年崤函——三门峡2057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15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6%,湖滨广场、火车站广场提升改造及五原路等7条道路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甘棠路大桥顺利通车,城市生态水系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和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对外加强互联互通。围绕构建“六纵六横”大交通网络,加快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芮宝高速建成通车,陇海铁路取直、209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三洋铁路具备开工条件,崤函大道启动征迁,高速公路“双千工程”项目开工率、工程进度均居全省第1位,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六)倾心尽力惠民生、保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扩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扶持创业3974人,带动就业109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2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7%。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城乡低保年发放标准分别提高600元、41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5%,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保、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健康养老“十百千”示范项目等扎实推进,新改建棚户区5697套,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地方教龄津贴三项补贴全面落实,农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和周转宿舍建设启动实施。加快“健康三门峡”建设,市中心医院、黄河医院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区域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全面启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达90%,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家。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访稳定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全力以赴控疫情、保平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建立协调有力的指挥体系,立即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快速度完善指挥中枢和处置机构,形成了关键少数为主体、层层负责的防控责任体系和市县乡村一体、部门协调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第一时间启动研发智慧管控平台,依托打造了3年的“新型智慧城市”平台,迅速启动管控平台研发,形成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支撑下的“7平台+1门户+1绿码”大数据疫情防控和健康出行体系,创新构建了疫情防控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处置模式,助力疫情防控实现了“早、快、清”,助力复工复产复学掌控了主动权,在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时间补齐基层基础短板,针对城市“三无”小区、城乡接合部等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动员1.59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进村(社区)值守,在全市“三无”小区建立403个党支部、470个居民自治组织,实现所有小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全覆盖、值守卡点全覆盖,织密了基层防控网,构建了基层防控的坚强堡垒,打响了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在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做到了快速、准确、有效,各项工作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年”,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减少文件、会议20%以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68件、政协委员提案214件。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峡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人员、民兵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双拥工作持续深化。统计、外侨、民族宗教、对台、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无线电、黄河河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峡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广大客商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国内外形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盈利空间明显收窄,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减弱。二是转型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跳出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锐意进取的勇气,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生动能替代不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偏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等软硬件指标还存在短板,政府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企业便利化水平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四是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20年工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践行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民生福市、依法治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常态化防控、三大攻坚战、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奋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完成“六保”任务,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确保三门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贡献强劲三门峡力量。

根据年初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人代会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是:继续坚持“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总体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完成既定目标难度增大,我们要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尽最大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随着时间和实践推移,下一步如果上级对发展目标作出必要调整,我们也将依法依规适时调整,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挑战,做好较长时间斗争的思想准备,坚定不移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任务,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抢抓机遇扩投资。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抓手,进一步扩大投资总量、提升投资质量、优化投资结构,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扩投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谋划、综合治理、系统提升,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谋划一批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文化传承、水资源利用、城乡融合、旅游休闲等重大项目,最大限度释放国家战略的杠杆效应。重点抓好初步谋划的总投资6500亿元的814个项目,着力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和“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新基建”谋划扩投资。抢抓疫情影响带来的产业重组和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加大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力度,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年内实现重点乡镇以上5G基站全覆盖、所有乡镇县城完成百兆升千兆任务;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契合我市实际的新基建产业,为加快大数据产业和线上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扩投资。重点抓好总投资2030亿元的260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国道310南移项目“十一”前建成通车,宝武铝业铝精深加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稳步推进宝鑫电子年产4万吨锂电铜箔、陇海铁路取直改造、黄河流域(三门峡段)支流治理暨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工程、金卢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700亿元以上。抓好“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备足发展后劲。

提振信心促消费。持续开展“促消费、惠民生”活动,用好1亿元电子消费券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百姓日常消费活力。逐步扩大消费券覆盖范围,适时研究新增大面值家电、汽车、房地产等专用消费券,让更多群众享受惠民红利。认真落实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大本地群众购置优惠力度,释放大宗商品消费潜力。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和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来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围绕推进城市发展“再中心化”,打造提升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推动线上消费乘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

畅通渠道稳出口。围绕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和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官”职能,积极对接各贸易国家地区驻外使领馆机构,建立进出口业务协调服务机制,及时传递疫情防控信息和国家最新政策措施,健全贸易摩擦和疫情预警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稳定外贸预期。围绕稳存量、扩增量,加强出口产业短板补齐和动能培育,在巩固香菇、苹果、汽车轮毂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建设新能源汽车、数码电子产品等新兴出口基地。加强通关平台建设,从设立绿色通道、提高查验效能、提供便利服务、降低通关成本等多方面发力,进一步改进服务、完善功能,促进“业务回流”,变“沿海通关”为“家门口通关”,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兴未来产业,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工业经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三大改造”为载体,推动工业延链强链补链,重点抓好总投资150亿元的180个改造提升项目,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快培育壮大黄金珠宝加工、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铜精深加工五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打造黄金珠宝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黄金冶炼产能优势和河南省黄金贵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台优势,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扩大黄金珠宝首饰、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民用产品规模,打造“立足金三角、面向中西部、辐射亚欧大陆”的黄金珠宝加工交易中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持续推动速达在国内外开拓市场、叫响品牌,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确保2020年产量达到5万辆,着力打造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导的研发生产基地、配套加工基地。打造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新材料为引领,积极引进汽车轻量化、航空铝材、汽车轮毂等高端铝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宝武铝业铝合金铸造、骏通公司铝合金专用车等项目,努力打造中高端铝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义马、陕州两大专业化工园区优势,加快引进一批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高端煤化工等前沿化工项目,加快推进开祥化工年产10万吨PBT二期、中瑞年产5万吨己二腈等项目,努力建设全省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打造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培育壮大电解铜箔、压延铜箔等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专用铜箔生产基地,打响“中国铜箔谷”品牌。大力发展电力电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铜精深加工产品,把铜产业培育成为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壮大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三大名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以及低成本经济优势,加快建设摄影名市、体育名市、会展名市,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极。打造摄影名市。在办好中国摄影文化艺术节的同时,加快推进集“产学研游展”为一体的中国摄影文化城,奋力推动中国摄影艺术馆、中国摄影图片交易中心、器材展销中心等项目尽快落地,打造中国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的精神圣地、摄影艺术文化高地、摄影文化产业重地。打造体育名市。依托我市良好自然生态条件,持续办好横渡母亲河、沿黄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活动,做大做强天鹅女子马拉松赛,打造知名品牌赛事;加强与国家、省级各类体育协会合作,积极承办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实现季季有活动、月月有赛事,集聚城市人气,繁荣赛事经济,促进体育消费,着力打造体育名市名片。打造会展名市。以各类协会为重点突破口,吸引外地企业、培训机构、商协会在我市举办年会、研学旅游、研讨培训等会议活动,打造“天鹅城”特色会议会展基地。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三门峡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加快构建以“白天鹅”为主体形象,以黄河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生态康养游等系列旅游产品为支撑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庙底沟文化产业园、灵宝老子文化传承振兴工程、仰韶村国家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带、示范企业和重点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以贯通浩吉和陇海铁路连接线为重点,加快连接线工程建设,真正实现浩吉铁路和陇海铁路在我市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浩吉、陇海、三洋三大干线铁路交会的综合交通枢纽。围绕打造全国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重点谋划推动三阳物流园区、三门峡铁路综合物流园等一批项目,推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集聚,促进铁路物流枢纽与我市的相关产业协同联动、深度融合,通过集聚发展,壮大枢纽经济。

大力实施“双十双百”计划,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市级优选10家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企业,10家培养潜力最大的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带动县(市、区)优选100家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的企业,100家培养潜力大的企业,市、县两级集成各项政策全力支持其壮大发展、提升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同时,市政府将重点对年度税收贡献大、营业收入上一个台阶的十强企业和成长为“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十高企业给予奖励,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推动全市营收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

(三)积极稳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纵深推进三大攻坚战,坚决守牢经济社会发展底线。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必须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啃下三大攻坚战的“硬骨头”。

狠抓疫情防控不松劲。面对目前国内疫情反弹风险加大,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局面,我们将慎终如始,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进一步坚持完善重点人员排查监测、疫情防控协调联动、发热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医疗救治和防疫物资保障、责任链追究、智能化疫情管控等十项制度,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切实扎牢疫情防控网,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持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紧紧围绕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和防风险“三稳一防”工作主线,咬定目标,振奋精神,一鼓作气,坚决完成剩余5个贫困村退出、5528户10231人脱贫任务,9月底前全面达到退出标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压实攻坚责任,围绕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切实解决好剩余人口脱贫兜底问题、已脱贫人口的成效巩固问题,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不返贫。提高脱贫质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推动金融扶贫由“特惠”向“普惠”转化,发挥好产业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利用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扶贫基地等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努力实现应培尽培,扎实做好低保“提级扩面”和公益岗位设置工作,持续提高贫困群众转移性收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生活持续改善。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双激发双提高”活动,持续增强脱贫主体和扶贫主体“双主体”意识,为提高脱贫攻坚持久成色提供活力源泉。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努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铁心铁面铁腕治理“三散”,严格落实“六控”措施,继续打好煤炭消费减量、柴油货车治理、秋冬污染防治等专项战役,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2%,大气环境改善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四水同治”,深化“河长制”责任落实,“一河一策”精准治污,加强水源地保护,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地表水质量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努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风险防治、工业固废安全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确保全市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植树造林34.7万亩,森林抚育59万亩,加快省级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国土绿化、美化先进市和样板市。

稳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决胜全面小康保驾护航。防控金融风险。紧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重点企业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重大风险点,全面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排查治理,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企业风险。高度关注企业担保融资、股权质押、杠杆融资等潜在风险,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债务结构,确保企业负债率稳定在合理水平。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完善监控机制,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变相举债行为,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确保政府债务稳定在较低水平。防控社会风险。认真汲取义马“7·19”事故教训,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住房调控等各方面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风险隐患。

(四)“八城联创”强支撑,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坚持把“八城联创”作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作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依托,作为落实市委提出的“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民生福市、依法治市”的具体抓手,持续巩固完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氧吧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摄影文化城、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和全省无废城市试点创建工作。

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年内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在持续完善水、电、路、暖、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抢抓国家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省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和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加快推动中心城区8.7平方公里旧城提质改造,高标准编制设计规划,着力抓好拆迁改造、企业搬迁处置、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工作,今年实施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25亿元,确保24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月底前完成,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老旧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打造中西部环境最优效率最高地区。抢抓国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遇,持续巩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以“放管服”改革、甘棠政务、“线上三门峡”APP和智慧旅游、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项目为突破口,推动数据深度互融互通,大力发展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增加群众和企业的便利性和幸福感,构建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不断推动信息化与区域治理和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全国摄影文化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办好第13届中国摄影文化艺术节、第4届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加快推进中国摄影文化城项目建设,抓好中国摄影艺术馆选址、勘探、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9月份全面开工,明年投入使用。依托我市独特的摄影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白天鹅、红腹锦鸡、中华秋沙鸭等10个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生态摄影创作基地,加快摄影文化艺术进校园试点活动,积极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共建全国独有的“天鹅城摄影艺术学院”,进一步叫响三门峡摄影文化品牌,打造中国摄影文化艺术高地。

推进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聚集城市人气、激发创新活力。抢抓国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机遇,全面启动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申建工作,着力引进和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联盟、示范基地、试点企业和示范工程,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重点抓好方案编制、项目谋划、行业企业培育等工作,全面建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积极争取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独立设置,争取设立黄河金三角学院,用好国家开放办学扶持政策,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气魄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着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载体,促优质供给、促监管提升、促民生改善、促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快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供应保障体系。深入推进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蔬菜、果品、肉畜等优质农副产品源头供给,夯实食品安全基础。大力推广“互联网+透明车间”、“互联网+明厨亮灶”和“6S”管理模式,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产品质量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供应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推进氧吧城市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浓度高、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优势,对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浓度等创建指标,加快推进山区森林化、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品位,今年推动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先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依托陕州区和卢氏县珍贵的地热温泉资源,积极引进全国康养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温泉疗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健康养生业态,重点推进陕州高阳山、卢氏汤河等温泉康养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温泉康养小镇,带动我市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知名的健康养老中心、康复保健中心、休闲度假中心。

推进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新突破。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以“无废城市”创建为载体,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围绕渑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陕州区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绿能环保能源日处理1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绿闽环保科技年处理19万吨危险废弃物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全市大宗固废及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置体系。

(五)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省绿色振兴样板。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发展全局的强力支撑和坚实底盘,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强起来、壮起来、富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底板。

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着力破解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产业不集中、活力不够强”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在全省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征程中争创亮点、争当先锋。强化产业带动。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抓手,以制造和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每个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重点培育1—2个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主导产业,打造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力争打造3—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注重城乡统筹。自觉把县域经济融入到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强化中心城市引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做强县城这个引擎,做实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这个节点,做优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突出试点先行。支持灵宝市作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开展工作,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开放招商、产业培育、城市培育等领域探索新机制、总结新方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努力在全省当好标兵、做好示范。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坚持把保供应、保基本放在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防灾减灾”战略,重点抓好1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粮田20万亩,确保粮食自给率达到80%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大城市蔬菜基地建设,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年改扩建10个千亩蔬菜大棚,加大冬春越季保障力度,确保本地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积极恢复生猪生产,年底前恢复到常年水平的80%以上,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3万吨、4.5万吨、2万吨,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坚持把特色发展作为基本方向,围绕果品、畜禽、菌菜、中药材等“六优”产品,拉长加工链条实现转化增值,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促进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发展产业化。大力推动农业数字赋能,将“互联网+”“5G+”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力量,促进大数据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苹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通数据链、重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变。积极与国内领军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加快建立苹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把更多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效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培育数字乡村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推进数字技术在农村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应用,强化乡村社会管理能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乡村立体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化、品牌化、循环化转变。加快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新改建厕所3.27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四美乡村”,建设具有豫西特色、田园风光、宜居宜业、民富村美的幸福家园。

(六)改革开放添活力,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清障除弊解难题,拓展空间聚资源,创新驱动抢先机,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攻坚破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数字大脑建设,完成线下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实现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转变,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延伸,让政务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等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引金入峡”工程,引入郑州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市级农商行组建工作,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改革,以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业主责去社会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产业发展集聚区、改革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建设,持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继续做好涉企收费清理工作,加快推进增值税改革、新个人所得税法、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社保降费等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扩大开放拓面增量。着力在借力“一带一路”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我市有色金属行业设计、开采、加工及装备制造的整体优势,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综合性服务商,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重点支持速达公司加大在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推广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出口销售2万辆。着力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对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持续加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深入落实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城际高铁公交化步伐,借力东风,加速发展。着力在完善开放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门峡创新联动区申建工作,探索与河南自贸区共建跨区域联动产业园区,全力推进三门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争取尽快获批,力争铜精矿国检试验区尽快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强化创新补短提质。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争创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补齐创新资源不足短板,重点支持中乌国际合作创新园区等创新载体建设,整合组建三门峡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抢抓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新兴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更大力度实施重大人才项目,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再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幸福。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民生改善。我们将继续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决不因为疫情影响而让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不因为发展困难而让人民群众利益受损。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0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继续做好全民参保扩面工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5%,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建成保障性住房8613套,分批推进1000套人才公寓建设,年内开工200套,让引进的高端人才、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民住房有保障、生活有信心。统筹做好老人、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能力提升项目,抓好甘棠学校、第三实验幼儿园等新改建学校建设,逐步扩大公立幼儿园比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健康三门峡”行动,统筹推进“四医联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医供体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扛稳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加快推进仰韶文化“两个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办好第26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暨第8届特博会,统筹建设三门峡大坝、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刘少奇旧居等红色文化基地,传承“红色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三门峡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一村(格)一警”建设,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网格化信息平台,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自觉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权,依法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按照减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五减”原则,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增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推进投资审批、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全面启动市县两级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精神文明创建奖励、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四挂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环境最优、效率最高、活力最足的城市之一。

加快推进作风转变。大力弘扬“干事干练干净”的务实作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脚踏实地把各项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提升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使政府工作更好反映群众意愿和企业呼声。严格落实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查等规定,持续为基层减负。完善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健全待遇激励保障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以案促改”,支持纪委监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厉行勤俭节约,增强预算和计划执行刚性,严控“三公”经费,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各位代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强劲的三门峡力量!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2020热点周周讲26】如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两会热点解读四)

【2020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2020全国两会学习资料大汇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0河南漯河市遴选考点】2020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刘尚进)

下一篇: 【2020河南商丘市遴选考点】2020年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张建慧)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