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2年遴选笔试材料分析练习题:总结学习考察获得的启示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2-05-07 阅读: 3200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归纳总结题型在遴选笔试材料分析中常常考到,公选王带来一道练习题,有答题参考哟。

宣传图2.png

合肥,最近几年明星般耀眼:2011年GDP跨越3000亿台阶,10年后的2021年GDP达到11412.8亿元;“芯屏汽合”(芯片、新型显示、智能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急终生智”(安全应急产业、家电及智能终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人工智能)两个谐音词出现频率非常高;被称为“科里科气”(科技创新是最大的标识、动能和潜力)和“最牛风投”(合肥官方将“风投”称作“产投”)的网红城市。

2021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布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21个城市入选,合肥和宜宾双双上榜,宜宾成为四川唯一。合肥在扬子江,宜宾在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汇合处,首尾呼应。科技科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合肥和宜宾,注定紧密相连。

4月中旬,宜宾市调研组走进合肥学习考察,探寻“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八大战新产业为何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以期能给宜宾更多启示。

最牛风投”城市“科里科气” 缘于深度融合“组合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和中科院、合工大等一起,是合肥拥有的“科研富矿”。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是合肥的最大标识、最靓名片,大院大所和科技人才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肥市政府有“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之称,合肥六次“风投”,第一次“风投”就是举宜宾市之力接纳中科大,“现在的中科大之于合肥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

只要你有项目,我们就帮你把好的成果落地。”近日,中科大一位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段时间,我协助学校一位朋友注册一家公司,政府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一天办完所有手续。”

其实,合肥历来高度重视科教发展。“不吃不喝也要支持中科大”,曾经是合肥的口号;“全心全意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更是如今合肥的常规动作。合肥聚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多模式吸引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集聚,积累起雄厚的科教实力。目前,合肥有高校60所,在校学生78万人;拥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1家,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院士工作站70个;聚集专业技术人员超100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6万人。

支撑“科里科气”的重要一极,无疑是合肥打出的一整套“产教”深度融合的“组合拳”。近日,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说了解到中国声谷缺乏市场型人才,那么就把中国声谷的产品搬到高校,让高校围绕产品来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比如说缺乏技术类人才,那就把中国声谷相关企业的技术带到课堂上。

不仅科大讯飞如此,正在建设的大众安徽,去年就开始与当地高校合作培养人才。近日,大众安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众安徽计划与合肥学院共同打造一个产教融合的二级学院,我们称之为大众学院。同时,大众安徽还有意与当地的三所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主要是培养未来的蓝领工人。

合肥今日之盛,源于教、融于科、成于才、兴于产,曾经不遗余力支持中科大等高校和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合肥落地,积累起雄厚的科教实力,向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才有了厚积薄发的基础;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发展的大机遇下,合肥注重将大学资源、科研资源进行有效链接,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载体,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深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合创汇”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型企业由“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目前,合肥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500户、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产投”“基金”“链长制”应运而生 促进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富矿”孕育的是产业,而围绕产业赛道布局应运而生的“产投模式”,是合肥战新产业高速发展的看家本领。

合肥以国有资本为引领的“产投模式”可以归纳为:以尊重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资本纽带、股权纽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以此为指导,合肥建立了科学决策制度,组建三大国资投融资平台,国资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联合头部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群,构建“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基地”模式。目前,合肥已形成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总规模上千亿元的“基金丛林”。在“基金丛林”的支持下,合肥国资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项目,覆盖产业链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通过这样的“组合拳”,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展现出巨大能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比如,芯屏基金围绕“从沙子到整机”进行布局,绝大多数投向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引导基金投资长鑫存储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布局……这些成效充分证明了“产投模式”对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投资有风险,特别是以国资为引领的产业投资,如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核心课题。合肥创新建立“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在谋划项目之初就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在投资完成产业发展既定目标后,通过市场化方式及时安全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既避免了国有资产沉淀,又实现了资本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从2020年起,合肥在宜宾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每个重点产业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明确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主要任务包括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思路,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政策措施,研究建设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等。同时,为能与企业同频道对话,合肥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基层招商人员也具备丰富的产业链知识,打造了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

总结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成功密码,可以发现5个关键:一是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细分层面,多维度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下足前期功夫;二是顺畅的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看准项目后科学决策、迅速推进;三是健全的配套服务,超高的政务服务效率;四是一批“堪比投行”的专业人才队伍;五是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依靠科学完备的资本运作体系,合肥清晰地抓住产业风口,由国有资本主导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2021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3%,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7%;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集群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喜新不厌旧”的城市初心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合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并坚持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出了累累硕果。正如罗云峰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科技创新好比“活水”,制造业好比“良田”,有了“活水”又有了“良田”,加上优质的“种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基础。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竞争你追我赶。如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合肥给出的答案是“喜新不厌旧”:巩固现有成果,抢抓发展机遇,这是合肥坚守的城市“初心”。一方面,让老企业新项目享受新引进企业政策;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规模上台阶的企业用“真金白银”奖励。

罗云峰说,到“十四五”末,合肥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个5000亿级产业,智能家电、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伏及新能源4个2000亿级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1000亿级产业,这些都是基于现有产业基础提出的目标。同时,面对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城市安全、空天信息等前瞻性布局产业,合肥并不要求现阶段就能带来经济回报,而是支持这些产业在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根据材料,总结“合肥模式”能带给宜宾哪些启示?

【答题参考】

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在其“科里科气”“最牛风投”网红城市的绚丽外表下,是敢闯、是务实、是创新、是下足苦功的真正实力。同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合肥和宜宾,“合肥模式”无疑给了宜宾诸多启示:

——做大做强国资平台,深化资本运作。全面梳理整合国有资产,运用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提高国资平台经营和融资能力。以国资平台为引领,对新兴产业开展股权投资,着重投资链主企业,逐步投资配套企业,形成高度集聚的产业链群。

——积极创新招商举措,推进基金招商。编制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地图,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隐形冠军”进行梳理,找准发力点。同时,根据不同区县、不同产业、不同园区的发展重点,设置更加专业、更多功能的引导基金,切实提升招商实效。

——构建完整政策机制,做到良性循环。从项目准入条件、产业投向、决策流程、退出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体系,健全“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良性机制。同时,通过“外引内培”方式构建相应人才体系,打造一支市场化、专业化的资本招商队伍。

——持续支持科教发展,实现产教融合。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双城”建设,充分发挥三江新区科教和产业资源高度聚集优势,推动校地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二级学院。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机制,常态化举办校企对接会,开展研发项目“揭榜挂帅”,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引企入校”改革,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来源:宜宾日报金江网)

更多案例分析题推荐学习案例/材料分析栏目!

本文地址:http://lx.gongxuanwang.com/cktx/alclfx.html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2年遴选笔试案例分析热点预测:资本市场要设立“红绿灯”

下一篇: 2022年遴选笔试材料分析预测题:党务工作外包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