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湖北省近年来“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工作情况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2-05-31 阅读: 179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于6月召开,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开幕,中共湖北省委将连续举办“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省委系列新闻发布会,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湖北五年以来各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

宣传图2.png

公选王提醒参加湖北遴选的考生,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2022年湖北省直遴选笔试复习资料】湖北省历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大汇总(2010-2021) 

公选王摘录了这一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8场——将介绍我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工作情况

一、我省五年来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2017年以来,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来,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2017-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由8%提高至10.9%,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由16.26%提高至20.63%,规上工业利润率由5.68%提高至6.48%。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迈上5万亿台阶,营业收入达4.92万亿元。今年1-4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在全国12个工业大省中居第1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占比升至11.4%。电子设备制造、医药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21.9%。

第一,实施技改提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巩固优势、提升能级的主抓手,出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若干意见》《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先后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去年以来坚持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通过标杆引领、示范带动,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17-2021年,全省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4万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39.9%提高至47.1%。以化工行业为例,目前我省化肥、磷肥、精细磷酸盐等5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第一磷化工大省和全国最大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磷化工规模占全国比重38.4%。武汉化工园区实施重大技改项目42个、投资8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食品(含烟草)、机械、石化等3个行业营收突破6000亿元。

第二,强化创新增能,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出台《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与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晋级国家级,新兴产业规模和能级持续提升,日益成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由7553亿元增加至10964.3亿元,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加值年均增长15.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0.3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由11.4%升至21.8%。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9%。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聚焦工业“五基”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仅2021年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项目29个,全球首款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800G超高速硅光芯片单通道速率世界领先,遥感、地理信息、导航定位(3S)等技术水平全国一流。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光谷科创大走廊和9个湖北实验室加快建设,先后建成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0%,较2017年提升13.1个百分点。三是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提速,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巨头纷纷落户湖北,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超60万辆。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5万辆,同比增长3.8倍。“光芯屏端网”产业加速崛起,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网络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光通信产业基地、中小尺寸面板基地、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及移动终端基地。2021年,电子信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6928亿元,较2017年增长21.9%,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4.9%。

第三,深化融合赋能,数字经济抢跑新赛道。出台《数字湖北建设意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数字经济13条”等政策措施,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2017-2021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由1.2万亿元增至2.1万亿元,占GDP比重由33.8%升至42%,数字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落户武汉,2021年标识注册量达到72.23亿个,日均解析量813万次;全国首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在汉建成上线;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7.24万个(其中5G宏基站5.46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13.6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用数据中心111个、边缘数据中心16个。在用机架数达11.3万架,居中部第一。二是数字产业化呈现加速集聚之势。60余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其中百亿级企业9 家、高新技术企业逾2000 家。武汉获批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2184.74亿元,约占中部地区的52%。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全省累计上云工业企业4.02万家,企业上云率达39.4%;在建5G全连接工厂达到108个,建成全球灯塔工厂 2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952家、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试点示范32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30个;格创东智公司的智能平台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第四,注重生态蓄能,绿色制造擦亮新底色。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五年来共淘汰过剩平板玻璃产能775万重量箱,炼钢产能50万吨,水泥产能410万吨,电解铝产能16.5万吨;关闭退出31处煤矿企业。二是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2017-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439家,实现了“搬新搬高搬绿”。以宜昌为例,经过三年攻坚,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130多家沿江化工企业“破茧新生”,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36%以上,其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并在11个沿江省市推广。三是综合施策推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直面磷石膏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出台《关于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地方立法并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蹚出了磷石膏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和磷化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路。

第五,突出服务添能,优质企业构建新梯队。聚焦支柱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出台《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方案》及“小进规”奖励、国家级试点示范奖补等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优质企业加快成长,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17年至今年4月底,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8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054家,其中营收过百亿的30家、过500亿的6家、过千亿的2家。

下一步,省经信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优化升级供应链产业链,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湖北之声记者:汽车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是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请问我省将如何推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为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答:汽车工业是全省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支柱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6941.77亿元,占全国的8%,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升至14.1%;汽车产量209.9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8%,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4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万辆,同比增长3.8倍。

我省汽车产业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基础厚实,具有承接产能转移和生产力布局的巨大潜力。一是产业基础好。拥有武汉乘用车、襄阳轻型商用车及轿车、十堰商用车、随州专用汽车等四大整车制造基地,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以“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为重点,宜昌、荆州、荆门、黄冈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二是配套能力强。湖北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链条最完整、集群优势最突出的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商用车之都、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等15张“国字号”招牌,规模以上汽车企业达到1578家,整车企业25家,其中新能源汽车企业21家。三是创新潜力大。拥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机构、技术中心100余家;武汉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车路协同技术全国领先。四是资源禀赋高。当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爆发式增长,我省磷矿保有储量和年开采量均居全国第1位,卤水型锂矿保有量均居全国第3位,镍、钴、锰等保有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迎接“双碳”时代,全力抢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我省汽车产业,加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一是着力招引和培育头部企业。抢抓欧洲汽车产业巨头资本避险转移和东南沿海骨干车企分散投资机遇,积极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支持东风、通用等骨干企业加快传统产线柔性化改造。

二是着力提升零部件配套水平。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制,认真研究我省汽车产业链短板弱项,梳理链条中位于东南沿海的专精特新核心供应商,组织市州政府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全面提升汽车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推动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

三是着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协同系统,支持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联合,推进应用示范。科学布局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三、湖北日报记者:科技创新赋能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请问我省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如何?省科技厅作为全省科技主管部门,下一步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2017-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937.89亿元增至10196.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7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26%增至20.63%。全省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为支柱的高新产业产业体系,锻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品。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近五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5370家增至14560家,年均增长28%。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3505家增至14124家,年均增长75%。亿元以上收入高企由1510家增至2492家,十亿元以上收入高企由241家增至388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由13315.16亿元增至27418.90亿元。

三是高新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构建了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襄阳、宜昌等12个国家级高新区为重点,20个省级高新区为支撑,沿长江、汉江两线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2021年,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20%以上,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

四是创新政策提速布局。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等“1+4”科技政策,着力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质量。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万”行动、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等。各地、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科技强省建设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是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提能。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形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力争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到50%。

二是组织实施产业技术攻关“十百千”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领域,在全省打造10条上下游完备、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技术创新链,重点突破100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克1000项左右产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三是打造高新区创新驱动“升级版”。推进高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高能级产业功能区。继续强化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重点提升襄阳、宜昌等高新区的发展能级,对标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生态新城。

四是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以“一主两翼”城市为主,以周围地区为辅的协作创新技术带,通过飞地园区建设,创新联合体组建等,促进高技术产业向周边区域辐射发展,进一步构建全省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四、长江云记者:化工在宜昌制造业中占居了重要地位,请问宜昌是如何推动传统的化工产业转换赛道,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

答:近年来,宜昌围绕建设“六城五中心”,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净增过1200亿元,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六大重点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5%以上,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化工是宜昌的支柱产业、当家产业,近年来,通过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加快产业裂变升级,面貌焕然一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利税实现成倍增长。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磷石膏利用研发中心,打造技术创新联盟,聚焦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区域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结合我市化工产业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区域特点,统筹规划化工园区布局,高标准建设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着力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土地集约、智能安全和“三废”集中治理,加强园区规范管理,加快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实行入园评审机制,加速打造绿色化、循环化、智慧化化工园区。

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中小企业聚焦特色做优做专、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宁德时代、山东海科、广州天赐、华友钴业等一批头部企业纷纷重仓宜昌,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兴发集团电池关键材料、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山东海科电解液溶剂、楚能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开工。2021年实施化工项目235个、完成投资197.66亿元,今年又新谋划亿元项目107个、总投资1879.5亿元。

四是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加快传统化工“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引导以肥料为主的传统化工企业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饮料、建材、纺织服装、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产业延伸拓展,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打造以精细化工材料为核心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五是重视节能减排降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和化工产业裂变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先后培育了宜昌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2个国家绿色园区和三宁化工等一批绿色工厂,不断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着力推动磷石膏“产销平衡”。2021年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设计利用能力达到103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已达52.3%。

五、长江商报记者: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驱动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请介绍一下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效及政策举措?

答:黄石是湖北的工业重镇,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抢抓5g风口,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创新、高速、集聚发展。通过十年来深耕细作,目前黄石已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近三年来,全市PCB产业年平均增速超50%以上,今年1-4月,产业增速仍达58%,可谓异军突起,动力澎湃。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坚持“熔旧铸新”、超越发展。从“十二五”开始,我们立足铜、延伸铜、超越铜,积极谋划和推动发展“电子产品之母”--PCB产业,实现了由铜到板“价值蜕变”。目前,全市共有电子信息企业151家。其中规上企业74家,其中全球PCB五十强企业3家落户黄石,全国电子电路百强企业14家,1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形象地说,全球每3部智能手机有1部用到黄石的PCB板、每100台新下线汽车有15台用到黄石PCB板。“十四五”期间,PCB产能将超过5000万平方米,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二是坚持多点成链、聚链成群。我们加快构建从上游铜箔、玻纤纱、玻纤布、覆铜板、PCB等,到中游触摸屏、显示模组、显示屏,到下游穿戴设备、消费电子等应用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不出园区即可配套的全循环。目前,已聚集以沪士电子,定颖电子,欣兴电子等为代表的PCB板生产及配套企业,以联新显示,惠晶显示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企业,以群立电子,晶芯半导体为代表的芯(半导体)企业,以闻泰科技,天玑智谷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企业。

三是坚持协同共建、错位融圈。坚持全市一盘棋,形成以开发区·铁山区为核心,大冶市、阳新县等其他县市区配套协同的“一区N园”发展格局。同时,主动延伸配套武汉“光芯屛端网”产业,与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形成紧密配套,着力构建研发、总部、终端市场在武汉,配套、服务和生产在黄石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全市引进的1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中,有60%直接与武汉头部企业配套。

四是坚持生态营造、共建共赢。我们制定涵盖金融、人才、用工、科创等系列“政策包”,高校设立PCB专业,建立产业研究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企业集中、服务集约、要素集聚,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目标,奔跑奋进,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地,助力湖北打造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实现星光灿烂,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六、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东湖高新区作为省市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如何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打造全国制造业高地?

答:东湖高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谷时关于“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5.9%,排名武汉市首位,工业投资523.3亿元,占武汉市比重1/3。为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我区多方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科创平台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策源动力。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5大湖北实验室挂牌运营,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国家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运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组建14家工研院、64家孵化器和108家众创空间,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2021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达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3.7%,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7亿元;区内高校院所、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高能级的科创矩阵平台驱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一批“光谷原创”重大技术成果: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国内最大功率10万瓦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水稻转基因重组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等。

二是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我区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聚焦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以十年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从“0”到“1”培育生命健康产业,聚焦创新药、高端医学影像等前沿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集聚3000多家企业,营收超1300亿元,成为光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又一支柱。2019年,武汉市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北京、上海并列第一。

三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构建优质企业梯度成长格局。我区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科创平台支撑、惠企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育、多渠道金融服务”等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培育了一批体量大、引领性强、成长快、创新水平高的优质企业。全区现有8家制造业企业年收入突破百亿元,如5G通信引领者-中信科,全球光纤光缆行业领导者-长飞光纤,全球显示面板领跑者-华星光电等。累计培育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重点“小巨人”9家)、32家隐形冠军企业。此外还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4300家、瞪羚企业502家、独角兽企业6家。优质企业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组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面落实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光谷贡献。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湖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湖北省近年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展成效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王蒙徽:要在基层一线听民声 解民忧 办实事 密关系!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202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王忠林)!

本文地址:http://lx.gongxuanwang.com/kdjj/lxsskd.html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2四川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一图速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下一篇: 【2022湖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痛痛痛、改改改——长沙“4·29”楼塌事故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