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参考一:
时代在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如若无法在高质量服务上提质增效,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肯定就上不去。因此,要练好服务群众的“真”、“实”功夫,努力让群众的“距离感”更近、“参与感”更强、“体验感”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在“近距离”中贴近民意,在“面对面”中服务民生。
“趾间”听民声。群众的事情,群众最清楚不过;服务群众的方法举措,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除了要努力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外,还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还得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经常到群众身边去坐坐“灰板凳”,通过座谈会、院坝会的方式,将群众的“微心愿”“微需求”都收集起来,当好“收纳箱”,才能对标查漏,对症下药,点亮群众的“微梦想”。
“指尖”聚民意。服务群众,不仅仅要有实效性,还需要有时效性,在群众需要的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成为坚实的后盾和有力的依靠,方能为群众吃下“定心丸”,让群众有“安全感”。要用好网络民意“直通车”,通过网络问政、领导信箱、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将问题摆出来,将困难说出来,将意见建议传上来,做好群众刚好需要、服务刚好送达的“无缝对接”。
“心间”惠民生。服务态度好不好,方法对不对,质量高不高,网格和网络里的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引入“好差评”,构建群众“点单”、组织“接单”“派单”、党员干部“出单”、人民“评单”的闭环管理,让群众不认可的工作“打道回府”。这样,事事、时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必定能够让为民更贴民心、顺民意。
文章参考二: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处,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只有与人民携手与共、风雨兼程,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注重察民情、访民生、聚民意、听民声、惠民生,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群众是“聚宝盆”,要做民意“接收器”。与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才走得好、走得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过程中,一定要畅通民意表达的通道,既要跟群众“面对面”拉拉家常,也要与群众“云见面”交流互动。除此以外,广大党员干部还应从“趾间”的走访,到“指尖”的问政,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从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以便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服务,从而提升“满意度”。
群众是“探照灯”,要做服务“缝纫机”。“知政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干部服务群众的方法对不对,效果好不好,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而群众能够准确的将问题摆出来,让卡点、堵点浮出水面,所以,对干部的考核中要引入群众“好差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回炉再造”,对群众不认可的政务服务及时“查漏补缺”。
群众是“压路机”,要做前行“好向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将依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其次,就是要不断强化党建的引领,以此引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旗帜,要当好人民群众的“指路明灯”,要冲在前面“搭桥”“修路”,让人民群众在后面“压实”“压紧”,只有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干得更加扎实、更有质量。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摸清楚群众想什么,要问明白群众急什么;“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要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只有与人民“在一起”,多一些“沉下去”的走访,多一点“留下来”的实干,也才能谱写发展新篇章,绘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公选王遴选网更多推荐: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