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提醒参加安徽遴选的考生,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22安徽省直遴选笔试复习资料】历年安徽省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汇总(2011-2021)大家还可以注册公选王遴选网会员,更方便备考学习。
今年以来,安徽省对“双招双引”十分重视,近期,安徽省召开了加强“双招双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合肥市召开了“双招双引”(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会,都对“双招双引”提出了一下新要求新思路,跟公选王来一起来看看吧。
01省长王清宪:要更加注重“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项目组团招商!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聚焦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导向,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一季度,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6%,呈现出稳定恢复、较快增长的态势。
要积极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实现全年投资增长10%以上目标。要大力拓展制造业投资潜力,既要发挥新兴产业投资的主体力量,又要把握技改投资逆周期特点,推进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改造全覆盖。要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能源安全、城市更新、国家物流枢纽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释放城镇化发展空间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城市更新和房地产投资良性发展。要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保通保畅,做快做优项目前期工作。
“双招双引”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抓手,今年要把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作为底层逻辑,在创新中提升工作质效。要精准聚焦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各地主导产业布局,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推动集群式发展。要做深做实产业链招商,完善新兴产业图谱体系,制定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路线图,有针对性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丰富应用场景的企业和项目。要把产业生态打造作为开展“双招双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更多生态要素汇聚耦合、价值倍增。要更加注重“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项目组团招商,形成目标精准、过程专业、落地快捷的招商方式。要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落实专业化招引流程,特别是对政府主动招引的重大项目,要严格履行尽职调查、项目论证、集体决策等程序。
十大新兴产业专班是“双招双引”工作的运转枢纽,要用市场逻辑完善产业专班工作体系,把产业专班构建成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实践平台。要完善专班组织架构,进一步充实商协会、龙头企业、金融和基金机构等方面力量。要突出协同化运行,横向构建“专班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纵向构建“市县有求、专班必应”机制,有效跟进调度考核机制,更好调动和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汇聚起大抓“双招双引”的整体合力,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02合肥市双招双引新动作:线上线下盯紧16条重点产业链!
4月19日,合肥市“双招双引”(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明确按照省十大新兴产业工作部署,立足“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格局,合肥市动态调整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量子产业链等16条重点产业链。
合肥市动态调整的16条新产业链分别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量子产业链、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链、城市安全产业链、空天信息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绿色食品及现代种业产业链、创意文化产业链和智能家电产业链。
随着合肥产业布局日益完善以及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之前相比,此次动态调整的16条新产业链增加了城市安全产业链、空天信息产业链和绿色食品及现代种业产业链3条。此外,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两个产业,各自“独立成链”。
当前,合肥市对应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建立市级“双招双引”专班,全面承接省“双招双引”各项工作任务。专班将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产业研究、企业服务、项目招引,实现招商“精准出击”。招引项目会明确1名服务专员,实现项目从接触、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全过程“一个窗口”对外。
合肥构建多渠道招商网络,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委托招商”等来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开展。其中,通过持续打造完整产业链、营造产业生态圈,用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供应链配套密度吸引投资者。
下一步,合肥将出台《合肥市进一步加强“双招双引”工作若干措施》,加强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指导。合肥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线上双招双引工作的意见》,创新疫情下招商引资新方式。通过加强线上招商,积极开展“线上对接、线上推介、线上路演、线上洽谈、线上签约”等活动,推动重点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落地进度,推动“云招商”工作系列化、常态化、机制化,力争打造合肥“云招商”品牌。同时,聚焦力量牵头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围绕新能源商用车、新型储能、燃料电池、空天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谋划重大项目,加快推动重大项目签约,加快跟进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03王清宪: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
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去年以来各专班坚持顶格推进,强化专业化招引,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显著成效。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持续完善“双招双引”的手法、步法和打法,推动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更快发展。
公选王推荐参加安徽遴选的考生学习>>>【2022安徽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就进一步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王清宪提出五点要求!
要把完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牵引,尤其要把完善专班推进机制作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实践探索,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靠更有效的市场路径汇聚产业发展资源。要完善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商协会、基金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工作体系,尤其要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更加精准地进行产业链设计,细化产业链招商路线图。要把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作为重要目标,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注重“龙头+配套”的组合,持续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构建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服务的良好产业生态。要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支持企业进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建设。要支持企业建设和运用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模式创新,提升要素集聚规模和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各专班要充分发挥组织“双招双引”、协调要素资源、推进项目进度、赋能产业发展作用,进一步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健全项目调度和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加强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强化对产业链和链上企业问题会诊,不断增强发展韧性和活力。要定期开展企业创意会、创意创新沙龙、行业报告会等活动,在思想碰撞中创新思路和打法,不断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新胜势。
04王清宪:打通新兴产业从“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实践逻辑!
十大新兴产业,十个推进方案,十次专题研究,透射出我们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政府、专家、企业、商协会共同研讨的方式开展十大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的专业设计,更加精准地理清了每个产业的产业链构成、未来发展方向和安徽的发力重点、实现路径,打通了发展新兴产业从“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实践逻辑。
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是我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点任务,开展“双招双引”是推动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必须把顶格推动与专业设计结合起来,感召更多市场资源和资本力量。
一要充分发挥“双招双引”对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全链条推动作用,用好安徽在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枢纽优势,促进要素资源在皖互动耦合、价值倍增。
二要强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整体联动,把招商引资与招引创新创业团队结合起来,立足于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等“多链协同”,营造让企业家舒服的产业生态。
三要以平台思维赋能产业发展的“双招双引”,每个产业都要建立或应用好工业互联网,每个产业的“双招双引”都要形成广阔的资源汇集平台。要在专业化设计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化实施的能力水平,每个产业都要形成由专业化力量构成的工作专班,引入企业家和专家团队参与“双招双引”全过程,建立起扁平化运转、专业化操作的高效机制。
四要建立十大产业链的人才培育机制,政府、企业、院校、社会共同发力培养产业所需人才。
五要充分发挥商协会在推动“双招双引”和补链延链强链中的独特作用。
六要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服务企业机制,完善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产业“双招双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出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的攻势和胜势。
05王清宪:双招双引是安徽经济第一战场!
一定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尊重和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政策更具包容性、更有温度,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感受到安徽这片热土对待市场主体的真诚与厚道。
一定要强化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发展生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府,营造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的营商环境。
一定要大力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围绕打造“三地一区”,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抓好投资这个关键,用高质量投资集聚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招双引”是经济增长问题、结构优化问题、自主创新问题,也是财政收入问题和民生改善问题,抓“双招双引”就是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强化责任意识和平台思维,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按照省委发展十大新兴产业的部署,省政府围绕实行新兴产业链“链长制”,成立了10个新兴产业推进组,组织编制了相关产业“双招双引”方案,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大力度“双招双引”,是加快打造“三地一区”的实际行动,是推动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要按照省委部署,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把对接服务工作做到企业家的心坎上,感召和集聚更多企业到安徽投资、更多人才到安徽创业。
要进一步认清“双招双引”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双招双引”工作作为驾驭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把平台思维作为重要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广泛整合资源,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商协会作用,让项目找到资本、资本找到项目,实现项目和资本相互耦合、彼此成全。要落实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等机制,围绕“双招双引”加强策划和宣传,培育“多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发展生态。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能力,在“双招双引”战场上奋发有为、收获成长,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6王清宪:如何做好招商引资?
准确把握形势,正视存在问题,进一步增强扩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对推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着眼未来、实现新跨越,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新形势,认清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的不足,最紧要的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
第一,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城”目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投资拉动型阶段,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支撑还是投资。投资既涉及跨越,又涉及转型,投资数量的多少就是跨越问题,投资项目的选择就是转型问题。因此,抓住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就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就抓住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矛盾。从近几年我们项目建设情况来看,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不多,投资规模小,是我们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面对标兵越来越强、追兵越来越近的局面,面对山外有山、竞相发展的压力,面对推进转型、实现跨越的艰巨任务,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必须坚持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咬定项目建设不动摇,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夯实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
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调整,我们一直在讲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只是投入的问题。只要有资金,买来技术就可以实现,所以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成效比较明显。但是要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就必须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更大的空间内、把更多的生产要素与我们的潜力、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实现开放意识、结构调整和项目引进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清醒认识我们在产业结构上严重的不合理性,现在,省里和其他市对我们是一片赞扬,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比起全省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严重,而不是更加优化。一是天然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植树造林,让我们有了很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我们的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三是我们是一个新兴城市,起步晚,但起点高。这样在别人对我们的赞扬声中掩盖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按照多元发展的思路,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引进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特别是以富士康为龙头,集群式招商高新技术和电子产业;加大与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升我们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发挥区位、地理、环境的优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与商贸业互动发展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在转型中跨越、在跨越中转型。
第三,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
“方便、温馨、开放、现代”是我们要打造成的一种城市形态。这样一种城市形态,就是既要让人生活的便利、舒适,又让人生活得有档次、有水准;既适合居住,又适宜创业。这样的城市才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城市。因此,必须通过改善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农村饮水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全市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水平,不仅为全市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从业、创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投资、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城镇化的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仍不相适应,与“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尽快启动并完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是保持我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改善保障民生、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内在要求。比如,我们提出要在市区建设五所学校、建设大医院、大剧院;要推进河流域生态景观打造,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与观光旅游产业一体化打造。这些城市基本建设的投资都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我们不仅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近期目标,而且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优质资产,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第四,抢抓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
当前,随着调结构成为各地发展的进一步共识,金融危机后显迹的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正呈现出明显加速态势。
内陆省份成为这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的国际国内相互轮动、产业链整体迁移等特点,抢抓机遇快速培育支柱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已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轮是二战后欧美将钢铁、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投资向日本、西德转移;第二轮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日等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亚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第三轮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球制造业向东盟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从“十一五”末开始,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已在国内呈现加速现象,“十二五”期间将进入规模化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传统工业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和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不少跨国公司开始跳过东南沿海,直接进入内地。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除流向内地外,也有一部分开始向越南等地转移,主要特点就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搬迁。可以说,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正呈现出国际转移和国内转移相互轮动的特点,并且转移的机遇性很强,不会无限期持续下去,留给中西部地区的黄金周期有限。对发展愿望迫切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也就三五年的机会,如果不能牢牢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将失去摆在眼前的发展良机。
在这样一个大形势、大机遇、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我们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招商引资意识不强。多年养成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依靠政府、依赖上级的思想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地处内陆的畏难情绪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致使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招商引资信心不足,不敢和不够重视,上项目的热情不够高,坐等观望、消极怠慢的思想普遍存在;致使招商引资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它部门”,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全民招商”氛围不浓。
二是软环境亟待优化。环境和服务是企业投资的基本要素。我们在这方面虽有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个别职能部门权利意识强烈,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作怪,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办事程序复杂且流程不清晰,缺少透明度。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热情,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执行不到位,存在着重引进、轻服务的做法。引进的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是主动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而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使客商不安心。
三是招商方式方法单一。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发布会、参加经贸洽谈会和网上建立项目库等传统方式招商,定点式招商、跟进式招商、持续式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明显不够。其次,企业的招商主动性不足,缺乏主体意识,对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不专业,捕捉招商信息的灵敏度不高,一味坐等上门,经常是“喊在嘴上、停在腿上”,致使成功率降低,难有实效。
四是项目整体质量不高。思想意识的不强和产业结构的单一,致使招商项目的准备缺乏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能发挥我们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的新项目、大项目少,能吸引大企业投资的项目少,产业带动效应不强、辐射面不广;非资源性的项目、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少。招商引资项目门槛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粗加工、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项目较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少;项目准备不充分,前期工作不够完善,对项目的资源情况、市场情况、投资环境情况调研不够,影响项目落地。
五是配套政策不完善。我们关于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没有相对系统统一的招商政策,客商问及优惠政策很难有一个圆满的答复;没有针对社会或单位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有功单位的奖励政策,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招商主体的积极性;缺乏针对现有投资企业的保护政策,影响了示范、带动效应的发挥。
六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招商项目的落地涉及多个经济部门的协作。招商局作为政府招商工作的综合协调服务部门,没有强势协调资源,缺乏具体的考核督查办法,在协调项目进程中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部分县市无专门的招商机构,缺乏办事人员和工作经费。有些地方机构健全,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高素质的人才,结果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上述原因,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一是招商引资的项目小、落地少。二是争取上级资金规模小、数额少。三是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全省排名靠后,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重。总之,面对全国、全省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势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面对我们自身的工作差距,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投资是第一拉力,项目是发展基石”的理念,切实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大招商、招大商,上大项目,大上项目的实践中,在全市上下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安徽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安徽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郑栅洁: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 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2022安徽省直遴选考点·两会】郑栅洁人民日报发声: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