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这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的积极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深厚潜力。这份答卷,来得极其不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一、依靠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潜能
王一鸣
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但也要看到,目前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制造业恢复好于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较大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要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巩固经济发展稳定转好态势。
更加注重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当前,需求端恢复滞后于供给端且势头减弱,加之外需大幅收缩,经济工作重点应逐步从复工复产转向扩大国内需求。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通过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消费刺激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并加快餐饮、商场、文旅等生活服务业复工复市,推动消费回升。围绕“两新一重”,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释放投资潜能。
更加注重依靠改革激发市场潜能。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解决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增 v潜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二、扩大有效投资 确保投资有效
屠光绍
今年上半年,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从结构上看,“稳投资”都有成效、有亮点,投资状况和趋势令人鼓舞。接下来,要让“稳投资”更好发挥作用,为扩大有效投资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仍有一些问题需重视。
投资项目要更有效地建设和发挥作用。不仅要扩大有效投资,还要确保投资有效。今年上半年,扩大投资的力度很大,特别是进入二季度,各地投资项目纷纷开工,很多项目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有一些项目的准备和配套跟不上,影响了项目建设推进效率,这既不利于项目及时发挥作用,也会增加建设成本。此外,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要对项目产生效应需要的条件及早谋划和安排。
要重视投资和融资的相互适应和匹配。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我国融资体系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推进有效投资所需的融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仍得不到满足。当前和下一步投资的重点,无论是“两新一重”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都面临融资不太匹配的困难。为更好地完善融资体系,适应扩大有效投资的需要,需要做到四个“变”:一是少变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渠道多元化;二是短变长,解决当前融资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三是债变股,把债务性融资变成权益性融资;四是死变活,通过金融服务供给,如提供更多资产证券化的工具等,把沉淀的资产变活。(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三、将保市场主体纳入考核
张 野
当前,各地政府为了帮助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为稳住市场主体的基本盘起了很大作用。但从调研情况看,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制定政策时缺少整体性、针对性的考虑,没有建立政策制定、发布、落实与反馈评价的全链条评价机制,部分政策设置了隐形前提条件等问题,政策的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建议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把保市场主体的成果纳入政府工作的考核体系。要明确保市场主体的统计指标体系,突出对就业人数的关注程度;建立政府工作人员与企业主体之间的联络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难点和需求;对于破产倒闭的企业,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出政策实施中的漏洞。
同时,应加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把政策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化和实化,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加强政策执行的督查力度,真正做到让企业看得见、办得了、享得到。
要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让各级政府重视每一个市场主体,尽力呵护好、扶持好。(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原主任)
四、保居民就业需要政策配套
王济光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忧,如: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难度较大;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并有所下降,但年龄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服务业和城镇就业比重稳步提高,但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领域存在供需不平衡等。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就业环境动态变化,建议在保居民就业工作中特别关注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的相向均衡,重点在结构上加大相向性、适应性对接:
一是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把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的产业政策工具,为各类宏观政策提供配套支持。
二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是在创业担保贷款、定额税收减免、职业培训补贴、失业保险返还等一揽子政策之间建立有机配套关联,消除总体上的碎片化状态,形成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体系。四是依托城镇社区、技能培训中心、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等平台,整合公共资源,把失业人群吸纳到就业地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之中,积极消除潜在大规模失业风险。五是突破户籍制度限制,确保失业人员能够在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并领取失业津贴,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