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6湖北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6-01-05 阅读: 4569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引领湖北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湖北遴选公务员高频考点,参加2016年湖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重点学习。公选王遴选网整理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供大家学习。

六、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加快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对接国家战略,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湖北由内陆腹地打造成开放高地,努力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

(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用好长江中游区位优势,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开拓沿线地区出口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沿线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在沿线地区集聚发展。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经贸合作。发挥“万里茶道”源头优势,以茶为媒深化与沿线地区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继续办好鄂港澳经贸洽谈会、湖北台湾周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

提升湖北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武汉外国领事馆区,吸引和推动更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汉设立领事馆和机构。加强与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在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一批高校到境外开办分校,争取世界知名学府在鄂开办中外合作大学,吸引更多留学生来鄂求学。深化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交流合作。

(二)加快建设国内市场枢纽。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和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拓展商品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巩固和提升国内市场枢纽地位。

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化、智慧化、国际化的现代市场体系。依托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构建以武汉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为支点,以宜昌、襄阳、荆州3个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省域流通通道。完善市场网络布局,推进市场集群发展,加快长江中游商业功能区建设,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品市场,大力培育原材料和工业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优势专业市场,推动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强化商品集散功能。建立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加快新型交易平台建设,增强要素配置功能。

积极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加大内贸流通创新力度,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多元化电商主体,打造中部电子商务中心。加强物流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提高流通效率。鼓励跨区域连锁经营,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积极推广可持续消费流通模式,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三)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好国家对外开放制度性安排,构建适应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行境外投资以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落实国家金融业开放政策,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经验,整合武汉、宜昌、襄阳等地优势,积极申报建设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

(四)大力培植对外开放新优势。着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实施外贸骨干企业龙头工程、成长企业壮大工程和开口企业实绩工程,探索新型贸易方式,不断增强市场活力。顺应全球价值链分工新趋势,大力培育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推动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扩大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和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积极支持武汉创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功能区建设,引导服务贸易企业集聚发展,促进服务外包提档升级。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效。健全完善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招商重点,发挥各级各类园区引领带动作用,整合省内资源,实现招商引资“全省一盘棋”。支持荆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构建“一主四区”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示范区。吸引跨国企业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和生产基地。深化与央企、金融机构总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新时期“走出去”战略。完善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投资促进,培育扶持境外投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齐头并进,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企业抱团发展、联合出海,支持境外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探索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增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

(五)持续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支持行业商会协会发展。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打破地区封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重点发展武汉至上海江海直达和内线运输,推动武汉至东盟、日韩国际水运航线和“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提升武汉口岸货运中心功能。加快建设武汉东湖综保区和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做精做大做强知名会展品牌,积极承办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打造高标准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口岸升级,扩大口岸开放范围,加快特殊商品进境指定口岸申报建设,不断完善口岸功能。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协作,共同推进区域特别是长江经济带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强化关检协作配合,构建大通关综合服务体系。

(六)促进省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经济区域发展规律,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推进省际省内开放合作。

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线,深化与重庆、湖南、江西、安徽的合作,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城市群建设,支持咸宁与九江、岳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支持荆州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促进龙凤经济协作区、小池开放开发等战略实施。以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强大别山区域合作开发。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与河南、陕西的合作,支持武陵山、幕阜山片区与毗邻地区的跨省合作,支持恩施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支持十堰抢抓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现京鄂合作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

全面推进省域范围内跨江跨区域合作。鼓励以长江、汉江岸线为载体,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岸线、口岸、码头资源合作共享,推进沿江两岸共同开发和联动发展。加强清江流域保护与开发。鼓励和支持省内跨区域合作,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通过共建、托管、扩容等方式,促进一体化发展。

七、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湖北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军事化脱贫攻坚机制,确保限期脱贫。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察问责。

(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造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职业教育助学金,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办好特殊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支持12所高校和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部分高校和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打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通道,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全覆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体系,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功能齐全、公益可及的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单位之间顺畅流动。规范和落实国有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工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职业资格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四)逐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健全社保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改进个人账户,全面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完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工伤康复体系建设。

统筹健全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加快制度整合,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

(六)着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医药分开步伐,推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集群。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实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精神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要求,建立全程监控、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共体育建设,发展竞技体育,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力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惠民计划和生育关怀工程,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贫困妇女、单亲特困母亲、老人等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强化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力度统一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做到推进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就有多大。健全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完善经常性的纪律教育机制,形成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监督执纪新常态,强化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以党风政风持续改善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好转。加大治庸问责力度,有效治理为官不为问题,促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无禁区、无盲区,不停步、不放松,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取得反腐败斗争新进展新成效。加强审计监督和巡视监督,提升监督合力。

加大治本力度,深化相关改革,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和法院、检察院党组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发展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决策机制、决策咨询机制、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各级党校办成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基地。

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以省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选优配强“一把手”。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深化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实施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打造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善于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健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从严治吏,推行履职尽责管理,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各类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和深化“五个基本”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分类实施一批基层党建重点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更好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

(三)持续增强发展气场。实现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聚合各方面力量,动员各阶层广泛参与,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尽职尽责、发挥作用,营造强大发展气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继续深入开展“三万”活动,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员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注重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激情奋进、逆势而进、争先竞进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升腾湖北发展气场。

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激发全省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驻鄂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现代化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对台、港澳、侨务及外事等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构建促进改革发展统一战线,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快法治湖北建设进程,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力争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推进依法执政,提高各级党委依据宪法法律履职尽责、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细立法,围绕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和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体现时代特征和富有湖北特点的地方立法。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贯彻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152020年),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提高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和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秩序稳定的原则,推进建设性执法司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依法调解和多元化调解相结合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健全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治理机制,严密防控、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完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公共安全,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加强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教育,健全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从实际出发,编制好各级“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层面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明确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考核问责,完善落实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敢为勇为,知行合一、侧重于行,担当责任、真抓实干,把“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转化为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乘势而上、赶超跨越的黄金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建议》各项部署,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公选王官方微信二维码.jpg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共有3条信息3/3首页上一页123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16湖北遴选公务员考点】李鸿忠:建设创新强省、制造强省(湖北“十三五”)

下一篇: 【2016山东青岛市直遴选考点】李群:让“法治”成为重要的城市基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