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提醒参加湖北遴选的考生,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2022年湖北省直遴选笔试复习资料】湖北省历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大汇总(2010-2021)
公选王摘录了这一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将介绍近年来我省人才工作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系列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有关情况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系列文件主要内容解读
近年来,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911.5万人,“两院”院士81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各类高校129所,科研机构368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高新技术企业14560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主要工作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党管人才,加快构筑人才发展治理优势。坚持抓统筹协调、抓督办落实,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积极建设武汉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首次评选表彰20名“湖北省杰出人才”,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向1659名高层次人才发放“楚才卡”,着力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后顾之忧。
二是着眼放权松绑,以改革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用人单位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文件,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的指导意见,已向124所高校、2家科研院所、3个自贸片区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在湖北实验室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行人才评价动态“注册制”“积分制”;在湖北工业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两年的专利转让(许可)数量已超前十年总和4倍以上;在湖北自贸区试行高端人才个税奖补政策,树立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人才激励导向。
三是深挖科教富矿,加快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队伍。重点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实施以战略人才力量为重点的“楚天英才计划”。2021年首批遴选135名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支持7所在鄂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实体运行,9家湖北实验室成立短短1年多时间,已集聚51位院士、1195名科研人员。2021年新入选“两院”院士8人,居全国第4,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成为第一位省属高校自主培养的院士。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从企业累计选派240名创新技能人才担任高校“产业教授”,推动校企联合培养。
四是坚持“四个面向”,推动人才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光芯屏端网”、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组织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北斗心脏”星载铷原子钟、128层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聚焦服务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和“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活动,累计选派6500余名科技人才进企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围绕服务科技强省建设,制定人才发展激励“十六条”措施,提出顶尖人才团队资助额度不设上限等一系列开创性改革措施。坚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导向,连续7年实施“双创战略团队”专项,助推48家企业成功上市。聚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实施“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等项目,累计选派7100余名专业人才汇聚基层,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台激励关爱一线专家人才政策文件28项,引导省内外24.2万名医务人员和专家团队,在医疗救治、防疫控疫、科研攻关、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湖北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制度层面为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十分必要。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系列政策文件的有关情况。
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后,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谋划起草“1+4”人才政策文件。“1”,就是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我省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人才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4”,是我们联合省委编办、省科技厅、省人社厅起草的4份配套文件。此外,在今年年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湖北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未来五年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是“五个高”,即:高标准打造“1+2+N”人才创新发展平台,提出加快建设武汉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跻身国家“3+N”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布局。推进襄阳、宜昌和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建设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形成人才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雁阵格局。高效率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人才管理、评价、流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措施。高质量培养集聚科技创新主力军,提出着力打造以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主力军。高层次参与国际人才交流,使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湖北所用。高水平开展人才自主培养,提出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快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等政策措施。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优先保障人才投入等等。
4份配套文件,作为《实施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4个方面提出更加具体的硬招实招。省委组织部起草的《关于支持战略科技后备力量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出搭建院士交流平台、赋予更大自主权决定权支配权、改进科研管理制度等10条措施。省委编办起草的《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重点提出通过设立专项事业编制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措施。省科技厅起草的《关于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出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重大创新平台、优化重点实验室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等6条措施。省人社厅起草的《关于深化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出完善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建立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创新重点领域人才评价等6条措施。
《湖北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对建设“1+2+N”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加快培养集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产业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社会事业人才等优秀人才队伍,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打造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引领型企业等高能级人才赋能平台,全方位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实施人才强省和科技强省战略,一体推进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不折不扣落实系列文件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香港商报记者:在去年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我们注意到,在这次发布的系列文件中,专门就支持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出台了若干举措,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硬招实招?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去年底,省委组织部专题对17名进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第二轮的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逐一走访调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形成《关于支持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若干措施》,“见苗浇水、精准滴灌”式提出10条政策措施。
一是搭建院士专家交流平台。提出加强院士和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交流合作,鼓励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交流和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优先推荐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担任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及相关创新活动评委等政策措施。
二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提出对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在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奖项时给予一定倾斜,对在我省牵头建设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等科研平台的给予积极支持,支持他们带技术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在我省进行产业化等政策措施。
三是给予必要资助支持。提出省级财政给予有关院士候选人每人500万元经费支持,为他们领衔科研项目、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提供经费资助。
四是支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出支持战略科技后备人才以“揭榜挂帅”的方式领衔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他们扩大研究生、博士后招收规模。
五是赋予更大自主权、决定权、支配权。提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支持聘用急需紧缺人才、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助理等政策措施。
六是改进科研管理制度。提出延长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评价考核周期,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等政策措施。
七是解决生活后顾之忧。提出建立服务专员制度,提供“楚才卡”A类服务,在融资对接、飞机高铁出行、出入境等方面享受礼遇。
八是纳入省领导联系服务范围。提出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健康体检、休假疗养、日常联系关爱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九是加强激励和宣传推介。提出在省特级专家选拔和各类人才表彰奖励项目中给予倾斜支持,积极宣传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先进事迹等政策措施。
十是做好院士申报统筹服务。提出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做好重点对象的推荐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战略科学家集聚工程,落实好这10条支持措施,努力锻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研究制定战略科学家遴选的具体标准,组建省战略科学家团组,选派战略科学家担纲领衔重大科技任务,给予“一人一策”支持。我们还计划组织开展省外湖北籍院士“家乡行”活动,为打造湖北战略科技力量出力献策。
三、经济日报记者:编制在人才集聚、人才激励和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请问这次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答:为了充分发挥编制在聚才引才和服务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作用,省委编办研究制定了《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2〕5号)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让编制资源成为人才引进的促进要素,为助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统筹编制资源。《管理办法》规定,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本级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单列管理、专编专用。同时,我们会同省委人才办制定了《湖北省省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鄂编办发〔2022〕15号),共调剂出500名事业编制,专项用于省本级引进急缺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重点聚焦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明确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单位均可申请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在审批流程上把用编申请、审核认定、招聘结果备案、编制实名制管理等各环节工作贯通起来,用制度保障有效落实,强化编制管理刚性约束,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日常管理上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年度报告制度,用人单位每年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告专项事业编制的使用情况,机构编制部门定期开展评估,相关情况作为动态调整专项事业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注重发挥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加强机构编制与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财政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明确将专项事业编制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数,作为核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和核拨事业单位经费的依据,促进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长江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湖北是高教大省,请问我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湖北是高教大省,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本专科生161.7万人,居全国第6;在学研究生17.87万人,居全国第4。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围绕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服务湖北“大发展”。第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基础前沿学科人才培养。我省高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4个,数量居全国第3。瞄准“卡脖子”技术和重大需求,以集成电路、生物育种、公共卫生等领域为重点,2017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相关博士点53个、硕士点201个。二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本科高校实施“双特色计划”,重点建设10所左右应用型本科特色高校,打造100个左右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特色学科专业;在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重点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2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54万人,为我省输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第二,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我省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32个,学科评估A类学科51个,数量均居全国第4;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449个。我们还将实施“三个行动”。一是“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行动”,重点建设10个左右学科,夯实省属高校实现国家“双一流”学科突破基础;二是“国内一流学科争创行动”,加强建设20个左右学科,壮大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基本盘;三是“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动”,支持建设150个左右学科群,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贯通培养,我省16所博士高校积极探索本硕博连读培养、硕博贯通培养、直博培养。二是加强联合培养,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我省高校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普遍设立了联合培养项目。三是加强协同培养,组织实施了“荆楚卓越工程师”“荆楚卓越医生”等7类248项协同育人计划,立项建设了19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二、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成就育人“大先生”。我省高校有“两院”院士54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74人,“杰青”202人。我们将深入实施“楚天学者”计划,力争5年内引进1000名左右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
三、坚持立德树人,把牢政治“大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我省2所高校、18个院系、169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等先进集体,数量居全国第3;18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
五、长江商报记者:我们常讲“平台聚才”,引才聚才需要科技创新平台。请问下一步省里将着重搭建哪些平台,采取哪些举措更好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让“千里马”拥有策马奔腾的千里沃野?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载体,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夯实湖北科技强省建设基础的关键举措。我省将围绕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能级、做大规模、优化结构、落实举措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平台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
在创建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方面,高标准谋划布局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基地,高水平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以一流的平台集聚一流的人才。
在支持组建重大创新平台方面,突破性提出“支持战略科学家团队领衔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专项经费支持”“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省级重大专项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举措,大力培养、使用、发现战略科学家和青年科技人才。
在支持高水平湖北实验室建设方面,突破性提出“全面赋予湖北实验室在科技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改革自主权”“探索实行经费‘包干制’”等举措;同时,提出“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定制’服务”等举措,发挥湖北实验室人才发展改革试验田作用,集聚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在构建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重点提出“支持湖北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谋划布局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等举措,着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策源能力。
在强化企业招才引智主体地位方面,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万”行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企业集聚培养人才的关键载体作用。
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方面,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鼓励社会化、市场化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整合资源建设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等举措,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实体空间和服务平台,畅通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渠道。
在建强协同创新合作平台方面,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引进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通过引才引智基地建设,推进外国人才智力项目落地落实、长期发展及成果转化应用”等举措,深化国内外创新人才交流合作聚才引智。
六、湖北之声记者:近年来,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比如去年的“人才十六条”、前年的“人才流动九条”、自贸区“人才激励六条”等等。请问这次在深化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有哪些新举措?
答:由省人社厅牵头起草《关于深化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破除人才在流动、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总结和坚持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行之有效的做法,将其中符合中央和省委新的要求并行之有效的做法,保留下来继续推进。三是学习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进行创新探索,如积极推进“人才驿站”、“编制周转池”、人才评价“注册积分制”和“举荐制”、“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灵活用人机制等好的做法。下面,我就文件的新举措作简要介绍。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围绕“两个中心”、湖北实验室建设,提出系列支持措施。如支持运用“编制周转池”“一校一策”“一人一议”“特设岗位”等方式,引进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支持“湖北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实施“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人才、湖北实验室等重点创新平台科研人员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湖北实验室对优秀人才提供与能力和贡献相一致的薪酬待遇。
二是扶持重点人才。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出系列支持措施。如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推行聘期评价、长周期评价。对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和特殊贡献人才,允许其不受基础职称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相应增加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对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事业单位在内部分配时可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重。
三是服务产业发展。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推动符合条件的智力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推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设在自贸区、高新技术园区、长江新区、重点企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评、一年多评”的方式开展常规评审。积极争取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试点,探索建立职业资格单向认可清单。
四是助力乡村振兴。如健全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机制。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积极推进农民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人才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为全省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七、省政府门户网站记者:系列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对新时代湖北人才工作作出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谋划。请问落实这些宏观政策,近期有哪些具体工作考虑?
答:宏观设计、微观实施。近期,我们正在系统谋划具体举措,推动系列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357”的具体考虑。
“1”:就是明确一个战略规划,形成人才强省建设顶层设计。即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3”:就是打造三个层次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形成人才强省建设雁阵格局。即打造“1+2+N”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分别是:创建武汉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人才创新发展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5”:就是构建五个工作体系,形成人才强省建设基本框架。即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楚天英才计划”,构建以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构筑涵盖学科教育、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功能服务的赋能平台体系;完善识才、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强化团结引领、解除后顾之忧、营造人才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激励的服务保障体系。
“7”:就是实施七大工程,形成人才强省建设路径支撑。
一是实施人才发展平台提能工程。研究制定加快建设武汉人才平台的意见、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和支持措施,承接做好中央在我省实施的各类专项试点,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经验”。
二是实施战略人才力量领航工程。推进各类人才支持等专项,力争5年内实现“十百千万”目标,也就是: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科技领军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三是实施人才培养强基工程。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实施“人才强基计划”,建立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强化企业集聚人才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
四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形成“引进一个顶尖人才、集聚一个高端团队、落地一个重大项目、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
五是实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效工程。聚焦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八项改革,如:研究制定重点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方案,开展顶尖领衔科学家支持方式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建立用人单位人才工作问责机制,等等,形成一流人才制度环境。
六是实施产才融合发展工程。瞄准前沿领域,做到“六个一批”,也就是:绘制一张产业人才地图,优化布局一批适用型学科,实施一批服务基层和产业人才专项,建设一批人才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开展一批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七是实施人才发展生态优化工程。重点突出“四个优化”:优化人才发展政治环境,全面推行省市县人才工作述职和目标考核制度;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探索组建湖北人才发展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优化人才发展市场环境,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档升级;优化人才发展社会环境,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湖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湖北省近年来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
【2022湖北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王蒙徽:要在基层一线听民声 解民忧 办实事 密关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