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6湖北遴选公务员复习资料】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6-01-05 阅读: 4538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引领湖北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湖北遴选公务员高频考点,参加2016年湖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重点学习。公选王遴选网整理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供大家学习。

最近,各省、市、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建议陆续发布。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是今后几年湖北遴选考试重要考点,参加2016年湖北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一定要深读、细读,重点学习掌握。快速了解湖北省十三五规划:李鸿忠关于《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以下是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1228日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分析了我省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就科学编制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

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编制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来展开。

(一)湖北具备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是湖北弯道超越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秉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力度统一论”,坚持产业第一,尊重市场主体,持续培育发展气场,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的新局面。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逼近3万亿元大关,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千亿产业发展到14个。发展质效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多级带动、多极支撑、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底盘壮大,交通、水利、通讯、能源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生态文明加速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安湖北和法治湖北建设亮点纷呈。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党风政风大为改观,政治生态日益优化。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湖北面临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十三五”时期,我省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力量逐步趋向平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总体和平环境,整合各方面资源谋求发展。国内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有利于我们分享整体良好环境,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我省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国家层次战略机遇累积,宏观层面全局使命叠加,省域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发展环境优化,发展气场强大,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我们抢抓机遇,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发挥交通区位和内陆开放高地优势,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大有作为;完全可以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浩荡洪流,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丰厚的要素优势,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大有作为;完全可以不负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使命,发挥生态大省和先行先试优势,在加快转型发展上大有作为;完全可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发挥荆楚儿女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文化优势,在构建发展新体制新机制上大有作为。历史和人民都不容我们错过黄金机遇,我们必须肩负责任、敢为勇为,奋力推动进位升级。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存在,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的任务艰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挑战更加严峻,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不断培育和增强发展竞争力的任务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颠覆重构传统发展模式和增长格局,“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趋势导致要素大跨度流动,湖北发展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培育新优势的任务艰巨;我省发展不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高的实际依然存在,持续跨越赶超的任务艰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调优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难题依然存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存量大的困难依然存在,切实改善民生、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任务艰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艰巨;极少数党员干部回避困难和矛盾、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和提升发展能力的任务艰巨。湖北仍然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大变局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三)湖北必须抢抓机遇,塑造跨越式发展新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发展目标,湖北必须扬弃吐纳、创特创异,扬长补短、厚植优势。必须塑造速度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1.5系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做优质量、做多增量、做大总量,不断增强发展竞争力,为全国稳中求进大局作出新贡献;必须塑造结构优势,着力优化供需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在促进转型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必须塑造空间优势,完善发展战略体系,深挖发展潜力,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必须塑造环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呈现新气象;必须塑造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力推创新创造,在释放发展动能上增添新活力。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湖北处于黄金机遇期、积蓄能量释放期、综合优势转化期、四化同步发展加速推进期,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湖北“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切实遵循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牢固确立“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继续秉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我省“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结构优化、转型提质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二〇一〇年提前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2个以上收入过万亿元的产业,基本建成“四基地一枢纽”。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并向更高水平迈进。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取得实质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意识显著增强。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荆楚文化品牌更加响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迈入文化强省行列。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目标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普及。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省域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

(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提升发展质效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湖北“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全省上下必须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理念大更新、灵魂大革命,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传统发展理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湖北发展实践,更加注重效益质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以理念大更新推动发展大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努力提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共识,最大限度汇集发展合力,最大力度培育发展新优势,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争创践行五大理念先行区、落实五大发展示范区。

三、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创新为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建设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体制架构健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强省。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大经济结构性改革力度,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推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湖北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需求引领,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投资和对外出口。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切实贯彻落实鼓励消费的信贷、财税政策,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推进商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方式,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结合度,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更加注重发挥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生态民生“新三驾马车”的作用,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支持和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积极争创国家科技中心,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影响力。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实施一批关系湖北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孕育若干战略性技术和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科研国际合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鼓励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创新转型,带动产业链共同创新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网络,着力培育技术交易市场。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广泛开展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转移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技十条”政策,深化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科研经费使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等改革。

加快创新人才强省建设。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更大力度实施“百人计划”,建设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优化整合全省重大人才工程,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家和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品牌,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战略人才团队建设。全面建立“人才+项目+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推广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用、产学研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健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和监督等创新服务转变。建立和实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高校、院所的科研评价制度。优化整合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切实发挥创新平台功能。加快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三)加快推进产业创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收储供应保障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动信息进村入户,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全面推进农业走出去。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推进宅基地确权颁证,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责任。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湖北行动规划。推进“双九双十”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高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和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新一代显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壮大。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构建分类有序处置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和社会保险费负担、财务成本、物流成本。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一批百亿园区和千亿集群。

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生、创意设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

(四)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打造审批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省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清理与实现社会公平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入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化省政府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培育更具活力的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革和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更有活力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强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订和实施,有效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区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政策,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性资金使用方式,继续抓好财政资金整合与统筹、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加快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做大做强做活金融。全面落实《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提升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综合金融服务功能,规范发展各类区域性金融要素市场。完善保险服务,推进保险业发展,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吸引更多保险资金投资我省。不断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各类金融业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强再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机制。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大打击非法金融力度,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五)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速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武汉开展全方位、全体系、全区域、全领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育成区、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把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推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支持襄阳申报建设国家级汉江新区,支持宜昌申报建设国家级三峡经济枢纽新区。

全面推进多层次创新示范。统筹推进“两圈两带”协同创新发展。推动襄阳、宜昌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武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及襄阳、宜昌区域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全省科技创新环境。推进国家和省级各类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鼓励市县开展创新示范。

(六)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引擎,打造全国创新创业高地,建设创新型社会。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培育创客文化。建立和完善对创新、创业、创富的宣传、表彰和奖励机制,大力开展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创业大赛、投资路演、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等新型服务平台。引导支持网商创业等各类基层创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环大学经济圈和创业街区。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未来城等各类平台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保障。落实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完善省级配套措施。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创新投资机构。鼓励发展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融资方式。壮大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在全省范围推广“青桐计划”。深入实施“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城市合伙人计划”。建立基层创业支撑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创业。

共有3条信息1/3123下一页尾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16湖北遴选公务员考点】李鸿忠:建设创新强省、制造强省(湖北“十三五”)

下一篇: 【2016山东青岛市直遴选考点】李群:让“法治”成为重要的城市基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